不同利用方式对灯心草群落固碳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海峰

作者: 徐海峰;刘伦衔;乙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灯心草群落;利用方式;固碳能力

期刊名称: 现代农业科技

ISSN: 1007-5739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96-101

摘要: 本文以贵州龙里草原为试验地,通过对龙里灯心草群落的植被、地表凋落物和土壤主要组分进行实地观测,探究围封、刈割、放牧 3 种利用方式对草地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利用方式植被地上生物量以围封最大,刈割次之,放牧最小;不同利用方式对凋落物影响不明显.3 种利用方式对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同.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影响显著,对土壤全磷及容重的影响不大.3 种利用方式主要通过改变土壤主要组分来影响植被生长,进而改变植被生物量,从而改变灯心草群落的固碳能力以及对环境的贡献.围封、放牧、刈割通过改变土壤有机碳及容重来改变土壤的固碳能力.

分类号: Q948.1

  • 相关文献

[1]苏州主要园林树种的光合固碳能力对比分析. 蒋华伟,罗红雨,李欣,李静会,靖晶,江君,姜红卫. 2014

[2]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的有机碳储量. 季波,王继飞,何建龙,许浩,李娜,张源润. 2014

[3]宁夏贺兰山灰榆林的有机碳储量研究. 李娜,马生虎,王继飞,何建龙,许浩,季波. 2016

[4]玛曲高寒草地土壤养分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 邹丽娜,周志宇,颜淑云,秦彧. 2009

[5]不同利用方式对龙里草地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徐海峰. 2017

[6]附盘图书的管理与利用. 张桂玲. 2004

[7]三江源区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 李亚娟,孙灿灿,曹广民,龙瑞军. 2016

[8]天津市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状况及其利用方式研究. 潘洁,肖辉,陆文龙. 2015

[9]玉树高寒草甸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 马红梅,邵新庆,张建全,钟梦莹,柴琦,余群,魏佳宁. 2015

[10]基于能值理论的山西省农作物秸秆生态足迹研究. 程曼,解文艳,杨振兴,向云,周怀平,张建杰,陈斌. 2019

[11]山东寿光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铬的累积特征. 李树辉,李莲芳,曾希柏,白玲玉,王道龙. 2011

[12]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南方高山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庄媛,闫瑞瑞,熊军波,刘洋,陈亚男,杨培志,呼天明,辛晓平. 2021

[13]"公农1号"苜蓿栽培利用技术. 耿慧. 2012

[14]长期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李亚林,张旭博,任凤玲,孙楠,徐梦,徐明岗. 2020

[15]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 张超,闫瑞瑞,梁庆伟,娜日苏,李彤,杨秀芳,包玉海,辛晓平. 2021

[16]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异与评价. 黄绍文,金继运,和爱玲,唐浩. 2007

[17]草地土壤机械组成研究综述. 张保刚,梁慧春. 2009

[18]不同利用方式紫花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比较研究. 高超,张月学,陈积山,邸桂俐,潘多锋. 2015

[19]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变化. 胡向敏,乌仁其其格,刘琼,闫瑞瑞. 2021

[20]不同利用方式对彰武北部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杨树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