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方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绪建

作者: 邱绪建;耿伟;刘光明;陈胜军;林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代谢组学;快速检测方法;食品安全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21 期

页码: 369-3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代谢组学方法作为一个新兴的重要研究工具,在药物研发、疾病诊断、植物生理、食品营养学及环境科学等很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在食品安全分析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以推动我国在快速检测检验方面的技术进步和突破,从而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

分类号: TS201.6

  • 相关文献

[1]代谢组学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进展. 沈央红,方金玉,朱军莉,王彦波. 2023

[2]智舌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簇类独立软模式识别的建立. 黄建锋,赵广英,窦文超. 2011

[3]猫疱疹病毒Ⅰ型RA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颖,戚睿斌,崔赛赛,杨育鹏,冯可昕,刘家森,姜骞,杨鸣发,康洪涛,曲连东. 2023

[4]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敏感性的快速检测方法筛选. 马惠,刘庆娟,张安盛,韩凤英,张毓妹,周仙红,于毅. 2013

[5]基于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远志不同品种间的化学差异性. 白璐,许晓双,张福生,彭冰,曾祖平. 2015

[6]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1-脱氧野尻霉素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 兰凤杰,侯满,王兴晓,施新琴,徐世清,董慧玲,张升祥,崔为正. 2018

[7]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瓦式雅罗鱼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 常玉梅,何强,孙言春,梁利群,孙效文. 2016

[8]稻米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冯雪,柳艳霞,贺泽英,王雯雯,赵改名. 2016

[9]多组学关联分析作物耐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李洁,姚晓华. 2019

[10]黑斑病对新疆红枣营养成分的影响. 范盈盈,胡东强,张锐利,李晓龙,何伟忠,华震宇,李静,武爱波,王成. 2020

[11]不同氮肥水平下春季茶树新梢代谢组学变化. 刘健伟,方寒寒,马立峰,袁新跃,倪小明. 2019

[12]龙岩鲜烟叶特征香气成分前体物代谢组学的通路分析. 陈爱国,刘光亮,周道金,谢凤标,周培禄,蒋代兵,周东新,林天然,沈灿柱,曾文龙. 2018

[13]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籽粒代谢组学研究. 贲蓓倍,徐维红,邹德玉,牟美睿,杨仁杰,刘海学. 2021

[14]γ-氨基丁酸和2-乙酰-1-吡咯啉代谢通路在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潘阳阳,陈宜波,王重荣,李宏,黄道强,周德贵,王志东,赵雷,龚蓉,周少川. 2021

[15]基于代谢组学的植物多酚及其肠道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黄小丹,陈梦雨,黄文洁,张名位,晏石娟. 2021

[16]昆虫病原真菌基因组学及多组学研究进展. 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陈霞,崔一平. 2021

[17]空间分辨代谢组学进展和挑战. 殷志斌,黄文洁,伍欣宙,晏石娟. 2021

[18]优质稻'美香占2号'与'齐新占'籽粒和精米的代谢产物差异分析. 陈宜波,周少川,王志东,王重荣,李宏,黄道强,周德贵,赵雷,龚蓉,潘阳阳. 2021

[19]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平菇栽培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 刘皓皓,刘芹,崔筱,靳荣线,高玉千,李亚楠,孔维丽,裴瑞杰,邱立友. 2021

[20]基于代谢组学的‘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代谢物变化. 戴宇樵,吕才有,何鲁南,易超,刘学艳,黄雯,陈加敏.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