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林姝
作者: 赵林姝;郭会君;赵世荣;李军辉;古佳玉;谢永盾;聂保华;朱春生;刘录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诱变技术;花药培养;植物新品种;细胞工程技术;联合国粮农组织;产量潜力;新种质;航天诱变;国际原子能机构;性状表现
期刊名称: 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14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诱变技术几乎可以实现对植物所有重要性状的改良,如生育期、株型结构、抗耐逆境、籽粒与营养品质和产量潜力等,截止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上登记的突变品种数已达到3218个。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可以使诱变产生的变异快速稳定,从而加快特异新种质及新品种的创制进程,目前国内外利用诱变技术结合花药培养方法已选育出DHML-50、DHML-9、川辐5号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显示了诱变与花药培养技术相结合在植物新品种创制中的优势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区域果实蝇一体化防治管理培训班在福州举行. 胡军华. 2009
[2]利用辐射诱变与细胞工程技术定向培育耐盐小麦. 刘录祥,郑企成,赵林姝,王晶,郭会君,赵世荣. 2006
[3]航天诱变水稻抗褐飞虱新种质的培育、遗传分析与生物学特性. 彭选明,彭伟正,庞伯良,马明勇,符伟,刘录祥. 2012
[4]陆地棉航天诱变M_2代性状表现. 崔必波,吉荣龙,唐灿明,黄志勇,费月跃. 2010
[5]小麦航天诱变矮秆突变系SP_3代株高性状观察与分析. 李慧敏,赵明辉,赵凤梧. 2010
[6]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制加工型辣椒抗疫病新种质. 李怡斐,张世才,蒋晓英,林清,杨小苗,雷开荣,黄启中,黄任中. 2019
[7]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协作网绿豆诱变育种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程须珍,王素华,伍绍宇,周吉红,刘录祥. 2005
[8]农作物细胞工程技术育种创新发展与产业前景. 刘录祥,郑企成. 2004
[9]农作物细胞工程育种:现状与未来. 刘录祥,郑企成. 2003
[10]江苏省小麦育种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龙,任立凯,李强,孙中伟,王康君. 2014
[11]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降云峰,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杜园园,靳鲲鹏. 2012
[12]诱变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张旭,杨兆顺. 2004
[13]超高产小麦育种及诱变技术的应用探究. 赵吉平,任杰成,郭鹏燕,许瑛,任超. 2019
[14]诱变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 冯学金,郭秀娟,杨建春,王利琴. 2017
[15]植物化学诱变技术在育种中的运用及其进展——Ⅰ.化学诱变技术及诱变效率. 董颖苹,连勇,何庆才,徐涵. 2005
[16]植物病原镰刀菌属突变技术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崔昌华,吴伟怀,郑肖兰. 2006
[17]诱变技术在优质品种选育和优质资源创造中的应用. 吴关庭,王贤裕,周志远,骆倩,金卫,孙漱芗. 1993
[18]诱变技术和生物技术在作物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应用. 吕善勇,陈晓. 1992
[19]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的优化. 潘相文,孙晓环,张凤芸,赵超,张雪松,杜维广. 2012
[20]苎麻良种. 喻春明,揭雨成.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我国小麦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产业;科技创新;科技研发;发展现状;展望
-
早实核桃种仁油脂积累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作者:鲁梦婷;赵钰;韩立群;马凯;赵世荣
关键词:核桃;种仁;发育动态;营养指标;脂肪酸组分
-
中药材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作者:朋冬琴;刘录祥;郭会君;李玉婷;栗孟飞;郭欣慰;魏建和
关键词:辐射诱变;中药材;育种;安全性;诱变效应;变异;次生代谢
-
硒氮配施对燕麦植株硒氮积累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与代谢物的影响
作者:张之玄;李军辉;张丽娜;苏苗;陈杰;杨珍平;高志强;乔月静;张翔宇;薛志强;张春来
关键词:硒氮肥配施;燕麦;植株氮积累;植株硒积累;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代谢物
-
锂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发DNA损伤与特异基因调控网络解析
作者:杜国锋;谢永盾;郭会君;熊宏春;古佳玉;赵林姝;赵世荣;丁玉萍;隋丽;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锂(~7Li)离子束;伽马射线(γ);DNA损伤;转录组
-
小麦矮秆突变体je0098的遗传分析与其矮秆基因定位
作者:付美玉;熊宏春;周春云;郭会君;谢永盾;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丁玉萍;徐延浩;刘录祥
关键词:小麦;株高;矮秆基因;BSA;分子标记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冬小麦产量预测研究
作者:甘甜;李雷;李红叶;宋成阳;谢永盾;陶志强;肖永贵;孟亚雄
关键词:遥感;冬小麦;产量预测;机器学习;集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