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胶管吸附萃取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真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毛黎娟

作者: 毛黎娟;葛洋;周文武;祝增荣;章初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硅胶管吸附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2019 年 007 期

页码: 1748-17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背景]真菌代谢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高通量的VOCs测定方法对于VOCs产生菌的筛选非常重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靠、基于硅胶管吸附萃取(Siliconetubesorptiveextraction,STSE)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D-GC-MS)联用法测定真菌培养物VOCs的高通量分析技术.[方法]选择代表性的包括酯、酮、醇、醛、烯等21种VOCs作为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将对照品滴加于PDA培养基,基于STSE进行TD-GC-MS分析,测定其专属性;将木霉菌T552接种于PDA培养基,基于STSE进行TD-GC-MS分析,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在以上基础上,用上述试验条件对6株木霉菌产生的VOCs进行筛选.[结果]在全扫描和提取离子条件下,21种对照品分别在1.0-10.0μg/mL、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基于STSE的TD-GC-MS分析发现,滴加在PDA培养基上的对照品分离良好,且PDA培养基平板中的其它物质不干扰VOCs的测定,表明该方法专属性良好;对PDA培养的木霉菌T552进行的VOCs重复测定鉴定的5种VOCs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用建立的基于STSE的TD-GC-MS方法从6株供试木霉菌中鉴定出包括酸、醇、酯、烯等共37种VOCs.[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基于STSE的TD-GC-MS分析测定真菌培养物VOCs的高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真菌VOCs的分析测定.

分类号: O657.63%Q936

  • 相关文献

[1]恶臭白色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路杨,佟雨航,隋丽,张佳诗,徐文静. 2014

[2]具有农药活性的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田宇曦,闵勇,杨自文,周荣华,王开梅. 2018

[3]具有农药活性的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田宇曦,闵勇,杨自文,周荣华,王开梅. 2018

[4]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孟楠,张恒之,张四喆,马洁,贾文珅. 2018

[5]仿生嗅觉技术在微生物代谢产物气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楠京,贾文珅,马洁,梁刚. 2018

[6]暹罗芽孢杆菌挥发性物质拮抗下烟草赤星病菌转录组分析. 李艺池,梁金昌,韦承建,王东坤,王卫民,陈勇华,宋光龙,胡希好,程德杰,任广伟,王晓强. 2023

[7]生长期施用GA4+7对黄冠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影响. 郑欣欣,颜朦朦,陈子雷,杜红霞,杨亲正,张文君. 2024

[8]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吴丹,李法云,陈晓阳,刘永慧,李霞,刘强. 2009

[9]蜡样芽孢杆菌挥发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拮抗活性. 覃艮红,袁洪波,王卓妮,史冰柯,范洋洋,王丽,张猛,涂洪涛,徐超,侯珲. 2024

[10]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形成机制及脂质调控研究进展. 姜家帅,孙进华,蒋守群,阮栋. 2023

[11]木霉菌防控农业害虫的研究综述. 付兴飞,胡发广,程金焕,李贵平,黄家雄. 2022

[12]月季满庭芳华及其亲本花香成分的遗传分析. 孟昭阳,寇亚平,葛红,刘冉,牛鹏飞,贾瑞冬,赵鑫,吕英民,杨树华. 2023

[13]贝莱斯芽孢杆菌HY19挥发物对采后柑橘的防腐效果. 李素平,李微,韩冷,黄建国. 2024

[14]腐植酸处理对樱桃番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关思慧,刘晨旭,姚祝平,万红建,刁明,程远. 2024

[15]茶刺蛾危害后茶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变化. 韩宝瑜,包小村. 2011

[16]茶刺蛾危害诱导茶树挥发物释放变化的研究. 李正文,肖蕾,王沅江,周凌云. 2013

[17]HS-SPME-GC-MS法分析3种块菌子囊果主要挥发性成分. 李杨,周冬宇,乔鹏,李佳梅,李忠友,陈娟. 2022

[18]风味前体物质在肉类风味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张莺莺,刁玉段,张佳杰,王洪洋,涂尾龙,黄济,周杰珂,谈永松.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