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草莓黄萎病病原的鉴定及主栽草莓品种的抗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宁志怨

作者: 宁志怨;董玲;廖华俊;李卫文;李方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莓黄萎病;尖孢镰刀菌;致病性;抗性评价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06 期

页码: 1064-10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安徽省主要草莓种植区随机采集的18个草莓黄萎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5个菌株,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分析,初步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镰刀菌(Fusari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出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同时根据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最终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根据序列比对的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可能来源于橡胶、木薯、棉花等木本植物。研制出可用于该病原菌的孢子悬浮液大量制备的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解决了该病原菌由于菌丝生长过旺而产孢量很少的难题,同时申请了发明专利。通过人工伤根接种的方法将该病原菌的孢子悬浮液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周后植株表现出明显发病的症状。从发病植株中重新分离获得出该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人工接种鉴定的结果,最终确定安徽省草莓黄萎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对我国主栽的几个草莓品种进行黄萎病病圃鉴定,结果显示:枥木少女和红颜发病最重,其中红颜病株率最高,为17.79%;章姬、丰香和佐贺清香次之,而欧系和宁玉2个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较强。

分类号: S436.68

  • 相关文献

[1]大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郭立佳,彭军,杨腊英,王国芬,梁昌聪,刘磊,黄俊生. 2013

[2]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 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 2019

[3]镰刀菌引起的北京市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 盛茹媛,肖长坤,郑书恒,石延霞,谢学文. 2012

[4]西瓜枯萎病菌分离及致病力测定. 纪莉景,王连生,栗秋生,王翠霞,孔令晓. 2010

[5]瓜类尖孢镰刀菌致病物质β-D-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致病性的相关性分析. 肖荣凤,蓝江林,车建美,刘波,刘丹莹. 2008

[6]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的定殖特性及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肖荣凤,刘波,朱育菁,陈燕萍,苏明星,杨莹莹. 2015

[7]西瓜种传尖孢镰刀菌致病性及其粗毒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吴学宏,卢志军,陈倩,韩鲁明,李怀方,古勤生. 2010

[8]太原市温室黄瓜枯萎病病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生物测定研究. 张治家. 2009

[9]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宁志怨,董玲,廖华俊,李卫文,江芹,王爱听,闫冲冲. 2017

[10]尖孢镰刀菌SIX效应因子研究进展. 陈益文,彭存智,徐兵强. 2024

[11]堆肥提取液诱导草莓对黄萎病抗性及抑菌机理研究. 李欣欣,王秀红,史向远,籍增顺,李志强,张生万. 2018

[12]苜蓿幼苗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的关系. 李敏权,张自和,马静芳,柴兆祥. 2003

[13]阿扎霉素F_(5a)抗南方根结线虫和香蕉枯萎病菌活性研究. 罗少娥,解修超,曾庆飞,雒丹丹,申张鹏. 2016

[14]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培养滤液对黄瓜胚根萌发的影响. 林抗美,车建美,刘波,朱育菁,肖荣凤,蓝江林. 2006

[15]11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陈小均,何海永,谭清群,徐峰,吴石平,吴明开,王莉爽,杨学辉,袁洁. 2014

[16]黄瓜尖孢镰刀菌发酵过程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车建美,刘波,朱育菁,蓝江林,肖荣凤,葛慈斌,郑雪芳. 2006

[17]定西地区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研究. 李敏权,柴兆祥,李金花,董云霞,张丽萍,张自和. 2003

[18]尖孢镰刀菌发酵生产木糖醇的工艺研究. 刘森,杨涛,崔薇薇. 2008

[19]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7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 杨焕青,王开运,范昆,林才华,段海明,原晓玲. 2008

[20]胡麻专化型尖孢镰刀菌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苑琳,刘姗姗,路福平,李子钦,张辉.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