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牦牛栖息地环境及种群行为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军

作者: 姚军;杨博辉;闫萍;梁春年;郭健;焦硕;郎侠;郭宪;冯瑞林;程胜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牦牛;栖息地变迁;生存力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06 年 15 卷 02 期

页码: 124-12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青藏高原特有种野牦牛的栖息地生境条件———特有的地形地貌、严酷的大陆性气候和适宜于野牦牛的草原植物类型、野牦牛的取食生态、水源及保护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结合项目研究结果,对目前野牦牛栖息地的变迁、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和密度采用科学的模拟和推算,得出我国野牦牛种群数量均值为19 940±3 952头,平均种群密度0.03~0.04头/km2;在此基础上,从野牦牛的种群组成、种群繁殖参数、社群行为、种群死亡原因及经100多年变迁后青藏高原目前野牦牛的环境容量等方面评价了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

分类号: S823.85

  • 相关文献

[1]抗、感玉米粗缩病材料对灰飞虱的趋性及生存力影响的研究. 路银贵,张利英,田兰芝,邸垫平,苗洪芹. 2009

[2]日本金鳟(Oncorhyncus mykiss)和道氏虹鳟及其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王丙乾,贾钟贺,徐连伟,牟振波. 2005

[3]4个品系虹鳟生产性能的比较. 王炳谦,谷伟,贾钟贺,孙大江,高会江. 2007

[4]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微卫星等位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李凯,牟玉莲,韩建林,杨述林,刘岚,员新旭,郭勇,冯书堂. 2009

[5]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马志杰,钟金城,韩建林,徐惊涛,窦全林,常怀普. 2009

[6]中国野牦牛种质资源库体系的建立及利用. 杨博辉,姚军,郎侠,阎萍,梁春年,孙晓萍,郭健,郭宪,程胜利. 2005

[7]野牦牛种用价值的研究和利用. 阎萍,陆仲璘,王敏强,柏家林,杨博辉. 2005

[8]半血野牦牛与家牦牛后裔肉质成份的测定. 阎萍,郭刚,李孔亮. 1988

[9]半血野牦牛的驯育及其精液冷冻和人工授精试验(初报). 李孔亮,芦鸿计,朱新书,王敏强,李建明,孔令禄,乔存来. 1986

[10]中国野牦牛种质资源库体系的建立. 杨博辉,郎侠,阎萍,梁春年,孙晓萍. 2006

[11]充分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培育牦牛新品种——青海高原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育种配套技术. 陆仲璘. 2005

[12]吉林黄牛引入牦牛血液杂交改良效果. 杨丰福,王大广,许方达,吕礼良. 2001

[13]横交一代(F_2)野血牦牛产肉性能的研究(初报)——F_2代0.5岁牦牛犊产肉性能的研究. 陆仲璘,王敏强,芦志刚,贾永红,闫萍,乔存来,殷满财,潘丽贞,权元福. 1993

[14]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全息体系的建立及利用评价. 杨博辉,梁春年,阎萍,郎侠,孙晓萍,郭宪. 2005

[15]大通牦牛的培育-从LDH同工酶的分析探讨野牦牛的育种价值. 许玉德,李孔亮,陆仲璘. 2005

[16]野牦牛的抗逆性与牦牛的抗逆育种研究. 朱新书,阎萍,梁春年,郭宪,裴杰,包鹏甲,褚敏,丁学智. 2012

[17]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郭宪,阎萍,程胜利,杨博辉,曾玉峰,梁春年. 2007

[18]导入野牦牛血液对新疆牦牛影响效果之浅析. 宫昌海,尼满,张金山,其米提,早尔克,巴鲁,格力盖,严学勋. 2007

[19]野牦牛和家牦牛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郭刚,贾永红,阎萍,陆仲璘,李孔亮. 1991

[20]冷冻保存对野牦牛精子酶活性的影响. 林金杏,阎萍,郭宪,曾玉峰,姚玉妮.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