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条件下不同生态区变换地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元东

作者: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张雪原;王继东;张春原;赵久然

作者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高密度;不同生态区;异地选择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3 期

页码: 55-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吉林省、北京和河南省3个生态环境中对同一来源于X系单交种的早代S1、S2和S3等后代群体进行变换地选择,研究在90000株/hm2的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各世代群体的非有利基因型植株的淘汰效果和入选优良植株的选择效果,并对不同生态区的变换选择途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环境下对影响产量潜力的子粒败育、果穗畸形植株淘汰效果较为突出。北京和吉林省生态环境对影响抗旱和耐低N等抗性性状的雌雄不协调植株淘汰效果突出;在S3代入选植株的平均粒重高达130g/穗,显示出较高的单株产量潜力,其相关农艺性状和果穗产量性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3个生态环境中,河南省环境胁迫性最强,入选果穗最少,入选果穗平均单穗粒重最低,对玉米植株与产量间接相关的抗性选择更有利;吉林省和北京则入选果穗多,入选果穗的平均粒重相对较高,对玉米产量直接性状选择更为有效。因此,在北京、吉林省和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变换地选择育种可以选出产量潜力高、综合抗性理想的基因型。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生态穿梭育种在甘蓝型油菜高油选育中的作用. 关周博,田建华,董育红,李少钦,韦世豪,姚雪雁,郑磊,王学芳,张文学. 2013

[2]北疆冬小麦异地选择初探. 高永红,黄天荣,张新忠,李冬,曹俊梅,周安定,吴庆红,吴新元. 2009

[3]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兰天15号种植密度与适生性研究. 姚有华,谢德庆,叶景秀. 2015

[4]贵州不同生态稻作区23个红米稻品种的恢复性初探. 石邦志,孙灿慧,陈文强,周乐良,伍祥,张上都. 2013

[5]油草枯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防除春油菜田杂草效果示范. 郭良芝. 2009

[6]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叶片及光合特性的多样性分析. 王瑞云,季煦,刘晓欢,杨阳,徐凤杰,程冀南. 2014

[7]内蒙古不同生态区冷蒿染色体核型观察. 宛涛,孙启忠,蔡萍,孟显国,伊卫东,王伟. 2011

[8]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啤酒大麦专用肥施肥技术研究. 冉生斌,火克仓,王方. 2011

[9]川西高海拔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光合特性研究. 谢红江,陶炼,陈善波,涂美艳,陈栋. 2016

[10]秋季刈割时期对不同秋眠性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高婷,孙启忠,王川,王锦. 2017

[11]复配除草剂防除春油菜田杂草试验研究. 魏有海,郭青云,邱学林,辛存岳,郭良芝. 2003

[12]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赵乃新,兰静,程爱华,戴常军,王乐凯. 2001

[13]国审玉米新品种'MC278'的选育、不同生态区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王晓光,瞿文洁,刘春阁,吴鹏,王荣焕,冯培煜,陕红,史桂清,冷燕,成广雷. 2022

[14]饲用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综合评价. 刁玉虹,姚晓华,谢德庆,姚有华. 2024

[15]吉林省中部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筛选. 邱强,石一鸣,闫晓艳. 2005

[16]不同生态区域循环农业发展障碍因素分析与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范凤翠,田玉,李志宏. 2012

[17]不同生态区大豆新品系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于佰双,王家军. 2004

[18]吉林省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评价. 梁烜赫,徐晨,王冰,刘春光,于雷,曹铁华. 2015

[19]密度对不同生态区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王斐,王克雄,关耀兵,王永宏,吴利晓,蔡启明,万鹏. 2023

[20]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型真菌资源. 张桂香,杨琴,刘明军,王晓巍,杨建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