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雷永群

作者: 宋书锋;李新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水稻;雄性不育;三系法;两系法;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17 年 03 期

页码: 1-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面积应用。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第1代杂交水稻)和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第2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相继成功与应用对国家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因三系配组受恢保关系制约,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总结第1代和第2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基础上,阐述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该技术对杂交水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第3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

分类号: S511.03`Q78

  • 相关文献

[1]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两系到一系. 孙宗修,程式华. 1995

[2]杂交水稻研究50年. . 2016

[3]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王才林. 2006

[4]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王智权,肖宇龙,王晓玲,雷建国,余传元. 2013

[5]三系法籼粳亚种杂交水稻研究的初步进展. 邓应德. 1990

[6]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 周绅炉,盛孝邦,阳和华,徐秋生. 1999

[7]湖南省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八五"回顾及其"九五"期望. 徐秋生. 1997

[8]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刘宏伟,刘秉华,周阳,杨丽,王山荭. 2013

[9]贵州两系法优质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黄宗洪,王际凤,向关伦,甘雨,杨占烈,陈锋,周维佳. 2006

[10]第二讲 两系法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 1997

[11]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周承恕. 2000

[12]湖南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刍议. 周承恕. 2000

[13]第一讲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由来及其意义. . 1997

[14]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的问题与对策. 周承恕. 2000

[15]优质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组合E两优28的选育. 董华林,费震江,王红波,郑兴飞,殷得所,胡建林,查中萍,徐得泽. 2021

[16]贵州省优质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 黄宗洪,向关伦,严宗卜,王际凤,陈锋,陈文强,罗德强,杨占烈,甘雨. 2009

[17]江苏省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研究现状及展望. 宗寿余. 2001

[18]江苏省两系法杂交稻研究与生产. 吕川根. 2010

[19]两系杂交水稻垩白性状配合力研究. 夏加发,施伏芝,陈多璞. 2001

[20]云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李小林,罗军,黄德全,邓安凤,卢义宣.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