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与实践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雅礼
作者: 李雅礼;唐华园;黄群策;李新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第三代杂交水稻;籼粳杂种;三优1号;普通核雄性不育系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4 年 22 卷 015 期
页码: 5124-5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介绍了以普通核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其探索历程,阐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价值。从2015年成功创制出符合水稻核雄性不育系标准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不育系Gt1s、繁殖系Gt1S及其第三代杂交水稻组合以来,已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理论与应用体系,选育了G3s等一批第三代杂交水稻优良不育系和R17-1等一批优良恢复系;通过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培育出‘三优1号’等一批强优势苗头组合在生产上示范推广。研究表明,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生产应用将改变水稻遗传改良和生产格局,由此开创水稻育种和生产新局面。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第三代杂交水稻强优组合"三优1号". 李雅礼,黄群策. 2021
[2]4个籼粳杂种的亲和性分析. 王建军,石守鋆,申宗坦. 1994
[3]水稻籼粳亚种间F1抽期与RFLPs关系的初步研究. 赵明富,徐才国. 1999
[4]粳稻资源‘热粳35’重要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 李兴星,郑剑,周军杰,秦小健,南文斌. 2016
[5]籼粳杂种F_1的生育期及其感光感温性的研究. 董彦君,石守筠,张宏德. 1992
[6]水稻籼粳亚种间F_1抽穗期与RFLPs关系的初步研究. 赵明富,徐才国,胡如英,杨聚宝,谢华安. 1999
[7]水稻籼粳杂种一代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研究. 董彦君,董文其,石守,张云康. 1997
[8]利用RFP标记进行水稻籼粳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刘中来,李军,瞿绍洪. 2012
[9]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 杨杰,翟虎渠,王才林,仲维功,邹江石,池桥宏,万建民. 2005
[10]应用花药培养培育粳稻恢复系. 王五一,章振华,曹华兴. 1992
[11]粳稻广亲和恢复系ZR_6的筛选和初步利用研究. 林贻滋,张小明,奚永安. 1990
[12]籼粳稻杂交一代的亲和性. 章善庆,程式华,曹立勇. 1988
[13]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利用情况. 童继平,吴跃进. 1999
[14]强耐冷性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孕穗期的耐冷性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林兴华,徐福荣. 2000
[15]抗白叶枯病籼稻DV_(85)在籼粳交中的遗传表现. 张小明,林贻滋,奚永安. 1993
[16]水稻亚种间杂种F_1低温敏感不育基因的差异显示. 郭士伟,程艳军,高东迎,刘蔼民. 2007
[17]水稻籼粳杂种光合作用对强光适应力的比较研究. 傅春霞,李黄振,谭秀云,童红玉. 1990
[18]三个灿粳杂种水稻的磷钾营养特性分析. 吕川根,谷福林.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第三代杂交水稻强优组合"三优1号"
作者:李雅礼;黄群策
关键词: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1号
-
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策略探讨
作者:李新奇;黄群策
关键词:杂交水稻;第3代;杂种优势;产量潜力;技术策略
-
企业合并产生的杂交优势效应
作者:李雅礼;唐华园;李新奇
关键词:杂交;杂交优势;超亲优势;企业合并
-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
作者:宋书锋;李新奇
关键词:杂交水稻;雄性不育;三系法;两系法;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
论太阳能灭虫器在水稻绿色植保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展模式
作者:童忠林;杜庆伟;蒋涛;曹宝剑;季丹;李新奇;熊绪让
关键词:太阳能灭虫器;水稻;绿色植保;作用;发展模式
-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综述
作者:邝翡婷;李新奇;杨益善
关键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综述
-
太阳能灭虫器在杂交晚稻试验基地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熊绪让;袁定阳;杨觉;曹孟飞;李新奇
关键词:太阳能灭虫器;杂交晚稻;应用效果;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