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光晶
作者: 田光晶;马丛丛;许继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大鼠;小鼠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ISSN: 1004-8456
年卷期: 2017 年 29 卷 01 期
页码: 26-31
摘要: 目的以SD大鼠和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背景建立4种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通过血浆脂质、炎症水平和病理学检测,筛选出AS研究的最佳动物模型。方法 8周龄的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1)、高脂组(模型组1)和高脂+维生素D_3组(模型组2);6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其中20只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2)、40只为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基础饲料喂养组(模型组3)和高脂饲料喂养组(模型组4);6个月后观察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浆脂质和炎症水平,分离主动脉进行油红O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1相比,模型组1和模型组2大鼠的血浆总胆固醇(TC)、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模型组1和模型组2大鼠均未能产生AS斑块和AS的前期表现。另外,与对照组2相比,模型组3和模型组4小鼠血浆TC、TG和LDL-C以及炎症因子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血浆TC、LDL-C、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模型组4小鼠血浆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模型组3仅有部分脂质沉积和AS斑块出现,而模型组4表现为典型的AS特点。结论以模型组1和模型组2方法建立的大鼠AS模型不适合作为AS研究的对象;模型组3仅出现部分AS病理特点,而模型组4则发展为典型的AS病理特点,较为适合作为AS研究的对象。
分类号: R543.5`R-332
- 相关文献
[1]日本血吸虫凋亡现象初步观察. 林矫矫,郭小勇,王涛,彭金彪,韩宏晓,陆看,马茜茜,蒋韦斌,洪炀,傅志强,程国锋,陆珂,李浩,刘金明,苑纯秀,金亚美,朱传刚,冯新港,曹晓丹,韩倩. 2015
[2]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 周琼,刘芳萍,刘颖姝,赵玉林,李昌文,李睿,张秀英. 2012
[3]宿主和病原体间遗传学关系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景志忠,宁磊,张永兴. 2004
[4]奶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效检的小鼠模型试验. 邱昌庆,周继章,程淑敏,曹小安. 2007
[5]多拷贝表达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的急性、亚急性毒性. 王鹏,姜勇,田敬云,马健,张学成. 2012
[6]大豆凝集素与大鼠和小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结合规律的研究. 汤树生,谯仕彦,臧建军. 2006
[7]大鼠及小鼠口服氯溴酸槟榔碱片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周绪正,张继瑜,李金善,李剑勇,魏小娟,牛建荣,李冰. 2012
[8]藿芪灌注液毒性研究. 王东升,张世栋,董书伟,苗小楼,魏立琴,邝晓娇,那立冬,闫宝琪,严作廷. 2015
[9]小鼠和大鼠口服氢溴酸槟榔碱的急性毒性试验. 周绪正,张继瑜,赵成莹,李金善,张战峰,李剑勇,魏小娟,牛建荣,王玲. 2007
[10]增效抗凝血灭鼠剂对大鼠、小鼠CT和PT的影响及中毒鼠肝脏病理学观察. 张国萍,吴丁兰,冯志勇,常弘,肖白玉,姚丹丹,郑志伟. 2009
[11]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动物免疫试验. 蔡学忠,林矫矫,付志强,刘金明,李浩,叶萍,石耀军,陈永军,林邦发,施福恢. 2000
[12]大小鼠主要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魏巍,刘霄磊,刘家森,郭东春,姜骞,林欢,司昌德,曲连东. 2011
[13]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急性毒性研究. 刘占涛,綦淑芬,万瑞香,闫凤霞,于业军,刘晓萍,王跃军,张云波,王春波. 2000
[14]我国部分省市实验大、小鼠肠道寄生虫检测结果与防控. 陈宁,程田,王平,李俊鹏,张延忠,朱兴全. 2014
[15]大鼠及小鼠口服氢溴酸槟榔碱片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周绪正,张继瑜,李金善,李剑勇,魏小娟,牛建荣,李冰. 2012
[16]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清铁高的探讨. 张晓林,曹槐,杨丽霞,段玉云,张世坤. 1999
[17]血管干/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陆腾飞,裴文华,邬杨楠,马月辉,关伟军. 2017
[18]绿豆饮料制作技术. 龚魁杰. 2006
[19]植物甾醇、维生素E和多酚添加菜籽油对高脂饮食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子的影响. 荣爽,陈萌,许继取,黄凤洪,罗利霞,李文芳. 2016
[20]黑大豆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抗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张瑞芬,徐金瑞,张名位,池建伟,张雁,魏振承.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多酚Canolol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马丛丛;王雷;徐珍霞;倪犇;许继取
关键词:Canolol;抗氧化剂;生物活性;油菜籽
-
二十八烷醇的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马丛丛;王梓平;许继取
关键词:二十八烷醇;抗疲劳;机制
-
褪黑素改善认知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马丛丛;王梓平;许继取
关键词:褪黑素;老年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
-
芝麻酚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丛丛;许继取;赵思琪;杨蓓;黄庆德
关键词:芝麻酚;抗炎;氧化应激;分子机制
-
芝麻酚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丛丛;许继取;赵思琪;杨蓓;杨陈;黄庆德
关键词:芝麻酚;生物活性;作用机制
-
部分脱脂亚麻籽粉对高脂高糖饮食大鼠血糖的影响
作者:李培培;黄庆德;许继取;张亚丽;马丛丛;邓乾春
关键词:亚麻饼;部分脱脂亚麻籽粉;动物实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亚麻木脂素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作者:洪梦佳;黄庆德;许继取;邓乾春
关键词:亚麻木脂素;抗氧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