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菌核病防治用药适期调查和防治方案制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彩萍

作者: 张彩萍;于少芳;刘生有;马焕艳;沈国新;陈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防治适期;初花期;花柱头;药物防治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16-2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分类号: S888.71

  • 相关文献

[1]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 蒯元璋,吴福安. 2012

[2]光周期与种质特性对南苜蓿初花期的影响. 陈祥,魏臻武,任海龙,乔志宏. 2016

[3]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初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氮代谢的影响. 邢兴华,方传文,齐玉军,徐泽俊,王晓军,孙东雷,卞能飞,王幸. 2018

[4]低温处理对油白菜SYM-4初花期的影响. 彭绣科,赵洪朝,安风云. 2007

[5]油菜种子成熟度对千粒重和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刘玉霞,汪义龙,丁瑜,陈飞,黄吉祥,倪西源,赵坚义. 2011

[6]初花期大白菜随体单体和三体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 付雅丽,刘铁铮,申书兴,陈雪平. 2011

[7]黄瓜初花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颜色特征的初步研究. 蔡鸿昌,崔海信,宋卫堂,高丽红. 2006

[8]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不同生育期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及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陈超,王庆海,武菊英,莫重辉,辛玉春. 2016

[9]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对圆叶决明植株性状及光合效率的影响研究. 方金梅,黄毅斌,翁伯奇,刘玉环,胡忠全. 2004

[10]石榴花期蜂蜜单宁含量分析. 梁铖,宋文菲,赵洪木,张学文,王艳辉,卢焕仙. 2012

[11]石榴花蜂蜜中黄酮含量分析. 卢焕仙,梁铖,张学文,赵洪木,余玉生,宋文菲,王艳辉. 2013

[12]赤霉素对不同品种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李晓莎,陈涛,任昂彦,杨华,戚永奎,刘兴华,贺江. 2024

[13]初花期干旱对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何晓莹. 2016

[14]日光温室越冬黄瓜栽培技术(二). 王全. 2000

[15]多效丰产灵对棉花增蕾保铃效果. 薛光,王庆华,张友伦,严顶仪,王诗白. 1996

[16]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药物应用试验初报. 杨仲明. 1996

[17]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药物防治应用试验初报. 杨仲明. 1996

[18]玫瑰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第四届国际玫瑰研究与栽培年会论文综述(二). 徐敏. 2007

[19]卵形鲳鲹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 周永灿,朱传华,张本,苏永全. 2001

[20]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的药物防治试验. 郑进清,王江勇.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