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带状间作对宁南山区缓坡耕地生产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雷晓婷

作者: 雷晓婷;祁焕军;雷金银;周丽娜;何进勤;纪立东;徐瑾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粮草带状间作;红豆草;玉米;坡耕地;宁南山区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科学

ISSN: 2096-5877

年卷期: 2023 年 03 期

页码: 38-43

摘要: 为提高宁南山区缓坡耕地保土蓄水能力及生产力水平,研究了玉米-红豆草粮草带状间作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产量等的影响。试验共设8 m全种玉米(H_1)、8 m全种红豆草(H_2)、2 m玉米+6 m红豆草(H_3,H_(3-C)+H_(3-S))、4 m玉米+4 m红豆草(H_4,H_(4-C)+H_(4-S))、6 m玉米+2 m红豆草(H_5,H_(5-C)+H_(5-S))5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红豆草间作带之间表现出良好的水分平衡利用关系,0~20 cm、20~40 cm、60~80 cm土层,H_(4-C)和H_(4-S)不同作物带土壤含水量差值最低分别为0.4%、0.16%和0.36%。H_4为土壤水分最佳平衡点;红豆草种植处理表层0~20 cm土壤砂粒含量降低,各处理对底层20~40 cm土壤机械组成影响不大。不同带宽对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表现为:随着玉米带宽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着红豆草带宽的减少先降低后增加,其中H_4为转折点;相对于H_1,H_3、H_4和H_5带状间作均有增产作用,分别实现增产5%、16%和22%。相比H_2,H_3和H_4带状间作红豆草干重增加32%和23%,而H_5红豆草干草量有所下降。总体看,H_4是实现最大生态经济效益的最优带宽。

分类号: S344.2`S158

  • 相关文献

[1]培肥措施对侵蚀坡耕地春玉米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周丽娜,孙婕,雷金银,王天宁. 2015

[2]覆膜方式对坡耕地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周丽娜,雷金银. 2014

[3]宁南山区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姜雪琴. 2017

[4]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5]吉林省东部坡耕地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杜佃河,方向前,于钟富,吕端春,刘志友,王柄志. 2015

[6]桦甸市坡耕地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付稀厚,方向前,刘玉杰,张文军,杨宝君. 2015

[7]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8]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罗照霞,雷建明,马忠明,杨虎德,杨志奇. 2018

[9]吉林省东部坡耕地氮磷钾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于雷,鞠红艳,佟殿文,权永生,庄文君,刘盛虹,赵洪祥,方向前. 2019

[10]基于Green-Ampt模型分析坡地种植玉米对降水的促渗作用. 王健,马璠,孟秦倩,马玉红,吴发启. 2018

[11]坡耕地玉米垄侧保土耕作技术模式高产高效分析. 赵洪祥,边少锋,马金宝,方向前. 2020

[12]坡耕地嵌入覆盖作物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芙臣,史旭曾,李斐,杜伟嘉,于玮淇,刘浩,边少锋,赵洪祥. 2022

[13]桦甸市坡耕地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种植玉米效果比较试验. 钟彦涛,方向前,乔志一,王瑞荣,孙春生,滕占春,张文君,杨宝君,张凤喜. 2017

[14]覆盖作物对坡耕地的减流减沙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杜伟嘉,王芙臣,李斐,于玮淇,徐晨,赵洪祥,宋杭霖. 2023

[15]玉米生长期土壤抗蚀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锡洲,李廷轩,金伟,林超文. 2014

[16]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白浆土种植不同玉米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王瑞荣,方向前,滕占春,张文君,张秀云,杨宝君,乔志一,钟彦涛. 2016

[17]氮肥形态和地膜覆盖对坡耕地玉米产量和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 林超文,涂仕华,庞良玉,张建华,罗春燕,黄晶晶,朱永群. 2012

[18]玉米季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溅蚀的影响. 郑子成,李廷轩,林超文. 2014

[19]桦甸市坡耕地玉米地膜栽培与祼地栽培产值比较试验. 杨宝君,方向前,乔志一,王瑞荣,钟彦涛,滕占春,张文君,孙春生,付稀厚. 2017

[20]硫酸处理对饲用灌木及小冠花红豆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梁应林,邓蓉,张定红,艾显琼.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