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生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途径研究-CSR理论介入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改良设计的探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鲍璇
作者: 鲍璇;刘晖;邹子辰;安婷;裴进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园林植物;自生植物群落;地被植物群落;群落改良设计;CSR理论;植物群落景观
期刊名称: 中国园林
ISSN: 1000-6664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104-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作为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植被资源,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难以利用的问题,需要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赋予其符合生态秩序的结构与美学特征,才能实现其实践运用价值。面对群落组成复杂、植株难以筛选、缺乏稳定性与美学特征等问题,基于以场地自生地被植物群落为基础进行人工改良设计的思路,提出依托CSR理论对自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景观特质进行调控,并采取低干扰方式进行建植与维护的设计、管理途径,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促进群落的竞争筛选与演替过程,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低维护地被群落景观。研究开展了初步实验,改良设计的实验群落经过3年的生长与演替,物种组成从R型植物优势转向为更加稳定的C型植物为优势,群落植株密度与覆盖度显著提升,形成了包含主景观层、底部空间保护层、点缀性景观层的垂直结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了各具特征的植物景观。实验结果验证了自生地被植物群落人工改良设计途径的可行性,为基于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的植物景观生态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分类号: TU986
- 相关文献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周海燕,黄业进,付增娟. 2009
[2]现代城市工业区园林植物应用探讨. 李薇,张朝君,黄柳. 2008
[3]2008年初贵州兴义市园林植物受冻害情况调查研究. 罗晓青,袁洪钊. 2009
[4]园林植物杀菌作用研究简报. 庄大伟,孙学武. 2008
[5]温州三垟湿地沙河示范点水生植物筛选. 钱锋,陈秋夏. 2008
[6]天津地区园林绿化植物蛀干害虫名录. 刘晓琳,谷希树,许静杨,刘宝生,徐维红,胡霞,白义川. 2013
[7]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园林植物冻害调查及养护措施. 谢俊萍,宗晶莹,霍文娟,周文杰,崔书宝,李婧男. 2011
[8]昆明市2013—2014年冬春季园林植物低温冻害研究. 郑进烜,卢珍红,杨忠兴,赵金发,徐吉洪. 2015
[9]晋西黄土残塬区特色园林植物的发展对策. 丛日晨,董爱香,张颢,张建新,岳文斌. 2000
[10]城市园林植物主要食叶类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彭以坤,林荫,田志茹,张琪,赵元慎,李藜. 1994
[11]山西大同城市园林植物资源应用调查与分析. 薄伟,秦国杰,刘琛彬,康红梅,武敏,王松. 2019
[12]太原市主要园林植物春季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 宋卓琴,康红梅,牛艳,曹冬梅,张超,段九菊. 2018
[13]洛阳市园林绿化植物现状、问题及对策. 杜鹃,张自和,高飞翔,郭大勇. 2007
[14]园林植物小叶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刘敏,何孟璐,梅瑜,骆必刚,王继华. 2020
[15]城市绿化节水技术的应用. 李卫东,汤海涛. 2008
[16]AHP法构建不同用途蜡梅品种评价体系研究. 宋兴荣,袁蒲英,何相达,江波. 2020
[17]蜡梅叶茶制作及成分分析. 袁蒲英,宋兴荣,何相达,江波. 2020
[18]确认梅花、牡丹为中国双国花的探讨. 何相达,何九江,江波,姜雨涵,袁蒲英. 2020
[19]攀枝花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 赵丽华,舒月力,蒋云. 2019
[20]广西园林菟丝子发生危害情况调查与分析. 郭成林,马永林,覃建林,陆荣生,杜晓莉,黄旭光,罗恩波,陆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蓝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翟浩;李跃;吴乃国;姚铭;刘晖;崔冬冬
关键词:
-
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区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作者:刘晖;吴红艳;冯建;王智学;胡琴琴;于淼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团聚体;秸秆还田;颗粒有机碳;稳定性;有机碳组分
-
NB-IoT技术在智慧茶园中的应用
作者:李兆雄;张朝阳;刘晖;俞成然
关键词:NB-IoT;智慧茶园;物联网
-
解磷生物肥对温室土壤磷有效性及辣椒产量的影响
作者:吴红艳;于淼;冯健;刘晖
关键词:解磷菌;生物有机肥;有效磷;产量
-
细果角茴香内生真菌X-396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物脂溶性成分分析
作者:谭慧;皮立;杨小龙;安婷;郭旭栋;刘艳萍;文怀秀
关键词:细果角茴香;内生真菌;发酵物;脂溶性成分;GC-MS;抗肿瘤
-
基于NB-IoT的茶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作者:李兆雄;刘晖;詹杰;杨有泉
关键词:NB-IoT;STM32;传感器;定时监测;大数据
-
基于NB-IoT的茶园生境监测DTU设计
作者:李兆雄;张朝阳;刘晖;罗旭辉
关键词:NB-IoT;DTU;生境监测;STM32F107VCT6;数据传输单元;参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