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主要籼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及进一步高产的对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富贤

作者: 熊洪;郑家国;张洪松;刘代银;袁德胜;易勇;熊以堂;陈松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西南稻区;籼稻;高产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08 年 05 期

页码: 76-78

摘要: 西南稻区现有稻田面积467万hm2,区内生态条件复杂,水稻种质资源丰富,稻田耕作模式多;人多地少,种植规模小。本文对该区现有生产水平与增产潜力、生产发展趋势与限制因素以及提高水稻单产的主要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充分发挥西南区水稻生产潜力,进一步稳定提高单产和总产的对策。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籼稻温敏核不育系6311S的高产繁殖技术. 黄培英,王际凤,施文娟,王成招,陆作楣. 2011

[2]籼型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国香1A高产繁殖技术. 徐黎峰,王登杰,褚旭东,周雷,李守国,吴泽江,张敏,陈亮,侯锡学,王强,廖齐全,吴凡,杨荣合. 2024

[3]高产早籼稻产量构成因素初析. 张旭,黄农荣,黄秋妹,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 1999

[4]西南稻区稻田肥力现状与施肥对策. 田绍平,徐富贤,张林,朱永川,郭晓艺,蒋鹏,刘茂,周兴宾. 2016

[5]西南区不同地域杂交中稻的地力产量对氮高效施用量及其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刘茂,张林,周兴兵,朱永川,郭晓艺,蒋鹏,熊洪. 2017

[6]西南稻区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技术能力现状与提高途径. 徐富贤,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周兴兵. 2010

[7]西南稻区稻飞虱及引起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分布研究. 吴建祥,齐会会,白玉路,许存宾,周雪平,胡培松,彭云良. 2014

[8]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严文潮,孙国昌,俞法明,吴伟,徐建龙,刘庆龙,金庆生. 2006

[9]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I.早熟同型系的发生及其规律. 陈秀兰,柳学余. 1999

[10]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11]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Ⅱ.早熟同型系与籼稻生态类型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1

[12]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 Ⅲ.早熟同型系的发生与不同系谱亲缘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2

[13]不同施氮水平下籼稻和粳稻的产量响应差异. 李敏,李树杏,张洪程. 2013

[14]中熟籼稻和粳稻的高产生育特性比较. 李敏,张洪程,姬广梅. 2013

[15]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质利用研究进展. . 1990

[16]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盛孝邦,段美娟. 2000

[17]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严钦泉,邓启云,刘选明,周朴华,李祥,储成才. 2002

[18]籼型水稻新半矮秆基因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陈庭木,王多明,吕孝财,方兆伟,樊继伟,潘启民,徐大勇. 2010

[19]新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玉-08A主要特征特性. 虞秋成,黄宝才,张支明,徐国沾,蒋振华. 2004

[20]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 盛孝邦,段美娟,李新奇.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