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果酒酿制工艺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敏
作者: 张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余甘子;果酒;发酵工艺流程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02 年 23 卷 10 期
页码: 6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并制定了余甘果酒酿制的工艺路线与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原料果在2.5%~4.0%的NaOH溶液(温度70~80℃)中去皮20~40s,再用100℃蒸汽处理1.5~2min,浆体中果胶酶和NaHSO3分别按0.1%(浆体重)、120~150mgSO2/L(浆体重)进行添加,采用一次加糖法将浆液糖度调至20%~25%,pH值控制在3.5~4.0(酸度为1.0~1.10g/100ml)的条件下主发酵10~12d(发酵温度15~20℃),后发酵3~4d并陈酿2~3个月,采用明胶澄清法澄清酒体并过滤,最后在65~70℃、杀菌时间15min条件下进行巴氏杀菌,所酿制出的余甘果酒品质最好。
分类号: TS262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余甘子多酚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唐仕荣,宋慧,高兆建,周颖. 2018
[2]不同方法提取余甘子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指纹图谱分析. 唐仕荣,宋慧,陈尚龙,刘雯莉. 2018
[3]我国余甘子良种介绍与部分果实糖含量分析. 王建超,陈志峰,郭林榕. 2017
[4]白玉油甘新品种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赖多,邵雪花,肖维强,匡石滋,林文胜,高国华. 2019
[5]鲜食余甘子新品种'上湖仙油甘'. 赖多,邵雪花,肖维强,刘传和,贺涵,朱乃兵,林文胜,匡石滋. 2021
[6]响应面法优化余甘子果实总黄酮提取工艺. 王睿文,黄旭萍,时梦,何银莺,王建超,郭林榕,陈发兴. 2021
[7]余甘子新品种‘白玉油甘’的选育. 匡石滋,赖多,肖维强,高国华,邵雪花. 2020
[8]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生态分布区域综述. 王建超,陈志峰,郭林榕. 2020
[9]28份余甘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邵雪花,刘牛,赖多,肖维强,匡石滋. 2020
[10]余甘子有效抑菌成分提取工艺优化. 高伦江,陈岗,唐春红,曾顺德. 2012
[11]不同来源地的余甘子果实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赵琼玲,金杰,沙毓沧,罗会英,瞿文林,段曰汤,雷虓. 2017
[12]干热河谷区3个种源余甘子的光响应曲线特性研究. 袁建民,何璐,杨晓琼,许智萍,孔维喜,赵琼玲,瞿文林,雷虓. 2020
[13]余甘子(橄榄)果粉制作工艺研究. 陈晓燕,张敏. 2002
[14]ICP-OES法测定余甘子不同器官中11种微量元素. 袁建民,何璐,杨晓琼,许智萍,赵琼玲,瞿文林,雷虓,孔维喜. 2019
[15]余甘子果冻加工工艺. 王建超,陈志峰,郭林榕. 2018
[16]21份余甘子果实品质性状的分析和评价. 赵琼玲,韩学琴,沙毓沧,罗会英,钱坤建,邓红山,金杰. 2021
[17]余甘子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分析和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于丽娟,吴丽华,王金香,李雪瑞,田浩,杨芳,李晚谊,肖丹,李智敏. 2020
[18]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建超,陈志峰,郭林榕. 2017
[19]干燥温度对醇提余甘子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邓俊琳,李晚谊,于丽娟,陈建,李宏,夏陈,田浩,李智敏. 2019
[20]国内余甘子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雷虓,瞿文林,金杰,马开华,赵琼玲,沙毓沧,宋子波,段曰汤.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秸秆还田与施氮水平对大豆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栗恒;尚磊;王孟雪;张云贵;张敏;王鹏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素分配;大豆;产量
-
二十三个离褶伞属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
作者:刘娜;宋莹;张敏;吕立涛;李跃;黄磊
关键词:离褶伞属;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DNA分子身份证
-
60Co-γ射线对大球盖菇的诱变效应及鉴定分析
作者:宋莹;刘娜;吕立涛;张季军;李跃;张敏
关键词:大球盖菇;诱变;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
-
芥菜新品种华芥1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作者:吴双花;宁斌;李德超;王春丽;陈程程;张敏;常伟;毛海啸;万正杰
关键词:芥菜;华芥11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玛瑙红樱桃不同发育时期胚败育果实转录组分析
作者:宋莎;江旭升;金吉林;张绿萍;张敏
关键词:玛瑙红樱桃;胚败育;转录组测序;生育期;差异表达基因
-
小麦扬麦18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变异分析
作者:杨彩仙;张敏;李博;张硕;徐乐;徐延浩
关键词:辐射诱变;高能混合粒子场;小麦;突变体库
-
不同温湿度环境对细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宗欣;郑文新;邢魏婷;吕雪峰;张敏;胡昕;范彬彬;全凯丽;刘建新
关键词:不同温湿度;纤维直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