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秀春

作者: 杨秀春;徐斌;严平;刘连友;色布力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风蚀;农牧交错带;耕作模式;土壤水分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05 年 19 卷 02 期

页码: 125-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在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野外实验研究,在作物(油菜)发育期间,观测了免耕、深松、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浅耕与垄作处理等8种耕作模式的土壤水分特征;在秋收后的农田休闲期,观测了秸秆还田翻耕、深松耕作、传统翻耕、免耕低茬(茬高10cm)和免耕高茬(茬高4 5cm)等5种耕作模式的土壤水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区,采用不同耕作模式,对田块土壤水分含量有着直接影响。在作物发育期间,垄作处理蓄水保墒能力相对较强,免耕、浅耕蓄水保墒能力相对较差,翻耕覆盖、深松耕作、传统翻耕蓄水保墒能力相对居中;秋收后,免耕高茬蓄水保墒效果最好,深松耕作、传统翻耕蓄水保墒能力居中,秸秆还田翻耕、免耕低茬蓄水保墒效果较差。本文所得结论对农牧交错带旱作农田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农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强农田防风抗蚀能力有积极借鉴意义

分类号: S152.7

  • 相关文献

[1]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 杨秀春,严平,刘连友,徐斌. 2005

[2]不同耕作模式对山西旱塬区高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史丽娟,白文斌,李光,张建华. 2018

[3]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秦红灵,高旺盛,陈源泉,李向东,隋鹏,黄凤球. 2007

[4]阴山北麓农田防风固土生物篱网营建技术. 赵沛义,妥德宝,李焕春,段玉,弓钦,张君. 2012

[5]南疆主要地表类型土壤风蚀对形成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李少昆,路明,王克如,王旭. 2008

[6]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建设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温淑红,左忠,胡毅飞,王东清,张安东,田龙. 2019

[7]覆膜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贾有余,张雄,高宇,张剑,任永峰,尹秀兰,赵沛义,刁生鹏,聂晶,狄彩霞,安昊. 2017

[8]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闻杰,王聪翔,侯立白,张雯,张彬. 2005

[9]作物残茬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 常旭虹,赵广才,张雯,侯立白,孟祥云,袁宝龙. 2005

[10]实施禁牧前后宁夏草地防风固沙的时空变化特征. 张秀娟,马珂昕,刘晓斌,杨发林,林慧龙. 2023

[11]小麦/玉米免耕处理对产量及土壤水分和风蚀的影响. 包兴国,舒秋萍,李全福,刘生战,张久东,胡志桥,孙建好,张旭临. 2012

[12]土壤风蚀农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策略研究. 杨秀春,徐斌. 2007

[13]作物残茬及不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研究. 赵沛义,妥德宝,任永峰,姚俊卿,李焕春,张君. 2014

[14]TOPSIS法综合评价宁夏中部干旱带五种风蚀环境抗风蚀性能. 左忠,王东清,温学飞. 2017

[15]基于PIV的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雷金银,张建宁,吴发启,班乃荣. 2011

[16]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固沙技术生态效益监测评价. 王文帆,许浩,秦伟春,张波,刘荣国,孙向波. 2024

[17]国内外风蚀研究现状及其对宁夏中部干旱带风蚀防治的启示. 冯立荣,张学义,左忠. 2012

[18]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 沈俊国,沈业松. 2014

[19]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 张荣亭,黄翊鹏,朱长华,袁圆圆,刘佳. 2013

[20]苏家屯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应用研究. 章慧全.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