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花生品种幼叶丛生芽诱导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苗利娟

作者: 苗利娟;张新友;黄冰艳;董文召;汤丰收;秦利;高伟;韩锁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品种;丛生芽诱导;抗生素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2 年 41 卷 11 期

页码: 51-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并建立花生的高频再生体系,比较了22个花生品种在MS和1/2MS培养基中的萌发情况,同时以4d苗龄的花生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的品种差异性,以及羧苄青霉素(Carb)和头孢霉素(Cef)对花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2个花生品种的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率均比在MS培养基上稍高。不同品种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差异明显,其中Hz006、Hz001、Hz012和Hz037幼叶外植体的丛生芽诱导率较高,均高于90%,Hz015最低,只有31.8%。添加500mg/L Carb对花生幼叶丛生芽分化无抑制作用,其中,Hz009添加500mg/L Carb后,丛生芽诱导率比不添加抗生素的CK提高13.5个百分点;Cef则对多数花生品种芽诱导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Hz010最为明显,其丛生芽诱导率下降48.5个百分点。因此,花生种子预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遗传转化时应选择Hz006、Hz001、Hz012和Hz037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农杆菌介导花生转化时选择Carb抑菌比较合适。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抗生素在花生组织培养中的抑菌效应研究. 任艳,王辉,石延茂,李双铃,李雷,崔潇,袁美. 2011

[2]不同花生品种再生体系的建立. 徐娟,张廷婷,张甲佳,王昭静,李林,单世华. 2014

[3]空气凤梨组培快繁技术优化. 丁久玲,郑凯. 2017

[4]如意皇后粗肋草愈伤组织及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优化. 周佐葡,施苏丽,宋婷,刘洁,刘春,张黎. 2018

[5]中国大豆主栽品种遗传转化效率相关性状的比较研究. 陈普,陈莉,韩天富,东方阳,侯文胜. 2016

[6]紫花苜蓿两种再生体系的优化及比较. 王成龙,周美亮,董雪妮,唐益雄,邵继荣. 2015

[7]新疆海岛棉的丛生芽诱导和茎尖遗传转化的研究. 周小凤,金双侠,李翔,李保成,练文明,宁新柱,刘丽. 2009

[8]姜荷花'红色印象'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谭健俊,叶远俊,刘金梅,朱根发,许伟兵,崔晓东,徐晔春. 2023

[9]百蕊草无性系建立与瓶外生根研究. 江芹,董玲,宁志怨,陈静娴,廖华俊. 2008

[10]河北省新审定的20个花生品种及主要性状分析. 程增书,李玉荣,陈四龙,王瑾,宋亚辉. 2016

[11]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贺油14的选育. 陈庆政,韦汉文,吴春玲,李战,冯晓佳,卢梦娴. 2015

[12]我国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及现状. 徐静. 2011

[13]花生新品种贺油12的选育与应用. 吴春玲,叶万余,林志豪,卢发仕,韦彩会,何永祥. 2011

[14]小麦花生两熟制高产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 成波,苗丰祚. 1996

[15]盐胁迫下不同耐盐性花生品种形态及生理差异研究. 梁晓艳,顾寅钰,李萌,宋延静,张海洋,付娆,王向誉,郭洪恩. 2018

[16]花生品种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张建成,江玉萍,王传堂,李汝玉,李群,袁文业. 2006

[17]SSR分子标记分析东北花生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态性. 王虹,崔雪艳,孙泓希,任亮,史普想,尤淑丽,于洪波,于树涛. 2018

[18]高油花生新品种吉花20选育报告. 刘海龙,周玉萍,王绍伦,孙晓苹,吕永超,陈晓姝,李春雨,李莉,高华援. 2018

[19]吉林省花生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 何中国,朱统国,李玉发,王佰众,牛海龙,刘红欣,李伟堂,牟书靓. 2018

[20]高蛋白多粒型花生新品种吉花13选育报告. 刘海龙,王绍伦,孙晓苹,陈小姝,吕永超,高华援,周玉萍,李春雨,朱晓敏,宁洽.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