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生产碳排放核算与碳达峰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沣槭

作者: 吴沣槭;黄伟斌;陈家乐;韩迎春;冯璐;王国平;李小飞;李亚兵;王占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生产;碳排放;碳达峰;生命周期评价;STIRPAT模型;碳中和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692-7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预测碳达峰时间和峰值,综合分析减排潜力,本研究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2004—2018年棉花生产碳排放进行核算,基于STIRPAT模型进行模拟,结合Kaya恒等式确定模型变量为技术效率、生产规模、进口数量、农业经济和城镇化率,通过岭回归确定系数将2019—2035年碳排放情景分为高减排度情景(HERS)、中等减排度情景(MERS)、基准情景(BS)3类进行变量设定和预测。结果表明:200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碳排放及其增长率呈缓慢上升趋势,2018年碳排放达到最高值(24.34万t),新疆的碳排放值最大(2018年占比86.8%)并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肥料生产与施用、灌溉用电、农膜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碳排放构成因素。用于模拟中国棉花生产碳排放的STIRPAT模型性能良好(R~2=0.866,adjusted R~2=0.792,P=0.001),自变量均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P<0.01),生产规模、城镇化率和技术效率是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9—2035年HERS、MERS、BS下中国棉花生产碳达峰时间分别是2021、2025、2031年,峰值分别为24.89万、26.12万、27.25万t。研究表明,在未来棉花生产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加快低碳种植技术和土壤固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是推动棉花低碳生产的主要突破点。

分类号: X71

  • 相关文献

[1]辽宁省种植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与途径. 徐嘉翼,陈玥,隋世江,安景文,宫亮,朴太用. 2022

[2]双碳战略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与生物多样性可以兼得. 牛铜钢,刘为. 2022

[3]日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启示. 李东坡,周慧,霍增辉. 2022

[4]中国渔船执行EEXI的适用性研究. 李胜勇,郑建丽,曹建军. 2022

[5]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生与排放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贾鹏,董利锋,屠焰,刁其玉. 2022

[6]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及助力碳中和的减排固碳途径. 严圣吉,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陈长青,张俊,张卫建. 2022

[7]四川蚕桑产业的双碳战略实践成效和对策. 陈义安,王晓芬,刘俊凤,佟万红,胡春梅,李宇. 2024

[8]南充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双碳"战略思考. 陈义安,王晓芬,胡春梅,刘俊凤,佟万红,粟思源. 2024

[9]日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启示. 李东坡,周慧,霍增辉. 2022

[10]木薯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生命周期评价. 李百成,张承亮,陈振斌,蒋盛军,刘赛武. 2015

[11]中国农村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研究. 龚琼,韩建华,师荣光,韩允垒,邵超峰,丁永祯,郑向群. 2018

[12]四川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 许钰莎. 2019

[13]基于STIRPAT模型的北京能源压力区域空间变化分析. 李虹,冯仲科,唐秀美,潘瑜春,刘玉,郝星耀. 2016

[14]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分析. 杨思存,霍琳,王成宝,温美娟. 2023

[15]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因素与空间异质性分析. 唐秀美,郝星耀,刘玉,潘瑜春,李虹. 2016

[16]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金书秦,林煜,牛坤玉. 2021

[17]碳达峰背景下海洋捕捞渔船减排路径研究. 王鑫,钟伟,樊菲,隋江华,张祝利. 2023

[18]碳达峰目标下中国渔船管理政策探讨. 樊菲. 2023

[19]美国科学家利用微生物生产“纯”甲烷. MARK SHWARTZ,周亚丽. 2012

[20]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及建议. 董文军,孟英,张俊,唐傲,张喜娟,刘猷红,来永才,王玉杰.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