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特种稻米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仲维功
作者: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宋小禄;许济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特种稻米;品质;微量元素;黑米;紫米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专学报
ISSN: 1008-1895
年卷期: 1999 年 03 期
页码: 30-35
摘要: 中国的特种稻米包括黑、紫、红等有色稻米和白色香米, 其原始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原山区, 一般产量较低, 经创新与改良后的特种稻米, 保留了原品种的特色, 降低了植株高度, 提高了抗病性, 产量水平已达到5.25~7.5 t·hm - 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 特种稻米除了具有普通稻米的营养成分外, 部分品种富含矿物微量元素, 尤其富含铁 (Fe) 和硒(Se)。经医学临床试验, 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糖尿病患者及产妇有显著疗效和滋补作用。近年来特种稻米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 白色细长粒香米已上市场, 用以替代进口的泰国香米, 有色米亦已被用做糕点等原料, 黑紫米皮已被提取天然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
分类号: S511.024
- 相关文献
[1]紫黑米种质功能成分综合研究与利用. 杨加珍,曾亚文,杜娟,杨晓梦,陶祥,杨树明,普晓英,杨涛. 2015
[2]红米和黑米的营养功效研究进展. 谢黎虹,罗玉坤,陈能. 2003
[3]韩国特种稻米的研究和利用现状与展望. 李胜源,金胜男,朴钟泽,沈革志,袁勤,顾琳珠,袁洁萍. 2002
[4]开原市特种稻米生产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付亮,何娜. 2024
[5]紫米品种紫糯18的选育. 宋建,王林友,祁永斌,范宏环,王建军. 2020
[6]两系特种稻新品种紫两优737的选育与应用. 黄庭旭,郑建华,游晴如,董瑞霞,王洪飞,房贤涛,廖发炼,陈春霞,周鹏,涂诗航,郑菲艳,董练飞. 2020
[7]优质紫香糯龙晴4号的紫色和香味的基因型分析. 王军,杨金欢,杨杰,范方军,朱金燕,仲维功. 2011
[8]紫米型新品种丽人紫的选育. 黎用朝,刘三雄,李小湘,黄海明,黄为,阳标仁,刘利成,张黎光. 2015
[9]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的选育. 黄平,涂建,奎丽梅,辜琼瑶,李华慧,谭春艳,王建军,卢义宣,刘晓利. 2017
[10]镁和微量矿质元素对黑皮冬瓜外观和品质的影响. 李灿,陈晓东,郑卓越,焦嘉斌,李强,张福锁,谢大森,何裕志,张白鸽. 2021
[11]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和腐殖酸对老茶树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赵飞,张意,张巧根,刘亚柏,马圣洲. 2020
[12]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陆姣云,熊军波,张鹤山,田宏,杨惠敏,刘洋. 2020
[13]中微量元素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 郝智勇. 2017
[14]微量元素硼、锌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田种存,张洋. 2013
[15]壳寡糖、钕、微量元素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学君,董亮,张玉凤,董晓霞,刘兆辉. 2009
[16]微量元素肥料组合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 李兆林,王建国,许艳丽,李春杰,刘兴龙. 2004
[17]河东乌麦526育与营养成份研究. 王秋叶,张建成. 1997
[18]叶面喷施水溶肥料对大枣品质的影响. 周智能,黄晗达,韩效钊,郑曙峰,张旭,刘昆,王维,徐道青. 2020
[19]黑米成分分析与功能利用. 江友兴,刘希贞,龙小黎,生吉萍. 1999
[20]黑米花色苷调节脂质代谢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侯方丽,张瑞芬,张名位,徐金瑞.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粉质胚乳突变体we2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
作者:朱建平;李文奇;许扬;王芳权;李霞;蒋彦婕;范方军;陶亚军;陈智慧;吴莹莹;杨杰
关键词:水稻;胚乳;淀粉;精细定位
-
水稻抽穗期调控基因Hd6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作者:陈智慧;陶亚军;范方军;许扬;王芳权;李文奇;古丽娜尔·巴合提别克;蒋彦婕;朱建平;李霞;杨杰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Hd6;功能标记;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
荔枝VQ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作者:凡超;杨杰;陈蓉;刘伟;向旭
关键词:荔枝;VQ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
水稻散生突变体sg518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作者:王洋;张文锋;杨杰;沙忠玉;韩文利;陈能刚;郭欣
关键词:水稻;散生突变体sg518;表型鉴定;基因定位;LAZY1基因
-
花生干旱诱导型启动子Ah MYB44-11-Pro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作者:刘永惠;沈一;沈悦;梁满;沙琴;张旭尧;陈志德
关键词:花生;AhMYB44;启动子;干旱胁迫;GUS活性
-
等带宽间作模式下不同玉米花生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
作者:梁满;沈一;刘永惠;沈悦;张旭尧;陈志德
关键词:间作;花生;行比;光合特性;系统产量
-
牦牛乳对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的影响
作者:舒森彪;张金超;杨杰;汪雯翰;罗章;李梁;刘振东
关键词:牦牛乳;荷斯坦牛乳;肠道菌群;代谢;肠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