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玉蕈双单杂交中双核体细胞核成为先导核的遗传学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一凡

作者: 丁一凡;杨瑞恒;周陈力;李燕;鲍大鹏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关键词: 斑玉蕈;双单杂交;先导核;交配型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12 期

页码: 106-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双单杂交是担子菌类食用真菌重要的杂交育种手段,目前对双单杂交中先导核的研究不够充分。为了探究双单杂交中先导核的遗传学规律,本研究以斑玉蕈3株双核体菌株B3、X3和NN12与9株单核体菌株H3-8、H4-4、H4-10、H13-3、H13-6、H14-10、NN12-1、X3-1A和X3-13为供试菌株,进行完全亲和双单杂交,并开发交配型分子标记鉴定先导核。结果表明,以B3、X3和NN12为核供体的双单杂交实验中,分别获得新的杂交双核体89、87和75株。交配型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B3、X3和NN12核供体中两个细胞核成为先导核的比例分别为41:48、44:43和36:39,均符合统计学1:1的比例,说明在斑玉蕈供试双核体菌株中两个细胞核作为先导核的概率相同。

分类号: S646

  • 相关文献

[1]黄色脆嫩金针菇菌株'冀金12'的选育. 李慧,夏伟伟,高春燕,王朝江. 2021

[2]新型ISSR分子标记鉴别香菇双单杂合子. 吴圣进,张芳芳,陈雪凤,刘增亮,张雯龙. 2023

[3]利用ISSR-SCAR标记鉴定金针菇双-单杂交子. 李慧,夏伟伟,胡子钰,王朝江,高春燕. 2022

[4]利用SCAR分子标记鉴别香菇双单杂交后代. 吴圣进,陈雪凤,刘增亮,张雯龙. 2022

[5]斑玉蕈多糖的酶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郑义,邵颖,陈安徽,朱园园,张娜娜. 2013

[6]斑玉蕈菌株的IGS2序列和RAPD分析. 潘越,陈辉,冯志勇,陈明杰,汪虹,张津京. 2013

[7]斑玉蕈菌种质量LBL评价法作用机理初探. 赵楚楚,陈辉,冯志勇,陈明杰,汪虹,张津京. 2013

[8]斑玉蕈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张津京,陈辉,冯志勇,陈明杰,汪虹. 2011

[9]培养基中添加海藻糖对大球盖菇、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 杨焕玲,查磊,赵旭,赵妍,王倩,余昌霞,陈明杰. 2019

[10]蟹味菇和白玉菇的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评价与分析. 吴莹莹,鲍大鹏,李燕,李金鑫,王莹,周陈力,曹娜,高利慧,陈洪雨. 2021

[11]斑玉蕈栽培菌株遗传变异与生长速率GWAS分析. 龚明,李燕,鲍大鹏,尚俊军,杨瑞恒,周陈力,万佳宁,吴莹莹. 2021

[12]信息素信号通路基因在斑玉蕈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 陈辉,郝海波,赵静,王倩,隽加香,陈明杰,冯志勇,张津京. 2020

[13]斑玉蕈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皂苷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辉,冯志勇,冯川,陈明杰,汪虹,王倩,宋晓霞,赵妍,叶明,张津京. 2017

[14]CWI和HOG信号通路基因在斑玉蕈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吴雪兰,郝海波,黄建春,王倩,陈明杰,冯志勇,陈辉,张津京. 2021

[15]芳香族化合物对斑玉蕈菌丝生物量、漆酶活性及其转录水平的影响. 张津京,陈明杰,冯志勇,黄建春,宋晓霞,汪虹,陈辉. 2016

[16]曲酸对斑玉蕈子实体形成过程中木质纤维素酶的影响研究. 张津京,汪虹,陈明杰,王倩,宋晓霞,隽加香,冯志勇,叶明,陈辉. 2018

[17]外源性L-抗坏血酸对斑玉蕈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氧化还原体系的影响. 戴建成,陈辉,张津京,郝海波,韩灿灿,赵明文,冯志勇. 2021

[18]精氨酸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 黄天宇,唐利华,郑婷婷,万佳宁,邹根,鲍大鹏,李福后,龚明. 2023

[19]斑玉蕈不同交配型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差异分析. 潘越,陈辉,冯志勇,赵静. 2014

[20]斑玉蕈种质资源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红,刘俊杰,温浩,张鹏,曹君,肖军,黄竹青.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