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梁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军

作者: 肖军;石太渊;郑秀春;段有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菌株介导;高梁;遗传转化体系

期刊名称: 杂粮作物

ISSN: 1003-4803

年卷期: 2004 年 024 卷 004 期

页码: 200-203

摘要: 用高粱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与农杆茵共培养,成功地实现了农杆茵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并筛选得到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经过PCR和Southern杂交,均已证实了外援基因已导入和整合到植物体中.得到的部分转基因植株,经过抗虫鉴定表明,具有很强的抗虫性.高粱遗传转化过程中最佳预培养时间是3~5d,最适宜的菌液浓度为OD600值=0.5~0.7,共培养培养基的最佳pH值是5.2~5.6,最佳温度为22~25℃,最佳共培养时间是3d.100>mol/L乙酰丁香酮对提高高粱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大白菜高效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张晓东,李利斌,宋宜现,李化银,刘立峰,高玲,高建伟. 2010

[2]胡萝卜再生体系及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郑回勇,郑金贵,许明,刘峰,赵伊英. 2002

[3]马铃薯品种‘并薯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宋倩娜,梅超,霍利光,王慧杰,冯瑞云. 2021

[4]“Gros Michel”香蕉胚性细胞悬浮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邵秀红,吴少平,窦同心,邓贵明,盛鸥,毕方铖,胡春华,易干军,杨乔松. 2019

[5]农杆菌介导的冷诱导基因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崔永祯,赵红,黄格,郑爱清,李社萍,李鸣. 2020

[6]百合遗传转化及纳米磁珠法研究进展. 马旭,张铭芳,肖伟,陈绪清,张秀海,董然. 2020

[7]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李杨瑞,卜朝阳. 2007

[8]绿色草莓再生体系的建立. 潘娇艳,肖世伟,夏瑾,倪知游,邹雨婷,乔玉山. 2024

[9]根癌农杆菌介导荸荠秆枯病菌转化体系构建及突变体筛选. 黄伟华,吴碧球,颜梅新. 2020

[10]马铃薯地方主栽品种"春薯4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李传龙,李楠,朱旭,郝东云,贺红霞. 2021

[11]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与遗传转化研究. 姜娜娜,赵传志,赵光敬,李长生,夏晗,王兴军. 2012

[12]胡萝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郭蓉,张金文,刘玲,李兴涛,杨慧. 2005

[13]百合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王丽娜,廖卉荣,杨素丽,刘博. 2008

[14]基因枪介导擎天凤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沈晓岚*,王炜勇,毛碧增,俞少华,田丹青,俞信英. 2013

[15]聚乙二醇介导的赭曲霉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王刘庆,王龑,王琦,刘阳. 2016

[16]柠檬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仝铸,何利刚,吴黎明,王志静,蒋迎春,孙中海. 2014

[17]菠萝(台农1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转化菠萝的研究. 蒋黎明,唐益雄. 2006

[18]农杆菌介导的芦笋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鹿志伟,侯晓婉,高建明,张燕梅,杨子平,陆军迎,李俊峰,赵艳龙,周文钊. 2016

[19]中国小麦品种农杆菌介导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完善与利用. 夏兰琴. 2008

[20]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条件优化. 朱军,韩锁义,袁美,贺梁琼,何国浩,黄家权.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