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症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雪冬

作者: 高雪冬;李灿东;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伟;孟庆英;邱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灰斑病;孢囊线虫病;病虫害分析

期刊名称: 新农民

ISSN: 1674-9952

年卷期: 2020 年 035 期

页码: 71

摘要: 大豆,其经济价值以及社会需求程度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豆在种植过程中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症状,结合当前国内大豆的种植发展趋势,科学对待相关病虫害的发展,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从事大豆种植产业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西部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袁明. 2011

[2]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导入及夏大豆高产材料创造研究. 郝欣先,蒋惠兰,高建伟,吴建军. 2000

[3]大豆根际细菌. 郭荣君,刘杏忠. 1998

[4]大豆孢囊线虫病研究进展及其抗病育种展望. 张军,杨庆凯,王慧捷,王长坤. 2002

[5]小麦孢囊线虫病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 黄文坤,顾晓川,龙海波,王锡锋,欧师琪,侯生英,李惠霞,JulieNicol,IanRelay. 2009

[6]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丁俊杰,顾鑫,杨晓贺,胡国华,陈庆山,刘春燕,申宏波. 2011

[7]枇杷灰斑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王莉爽,陈小均,耿坤,张斌,胡吉峰,杨学辉. 2011

[8]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常佳迎,刘莉,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刘粤阳. 2019

[9]大豆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高雪冬,李灿东,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0

[10]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被引量:1. 常佳迎,刘莉,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刘粤阳. 2019

[11]乙烯应答因子抗大豆灰斑病功能研究. 张彪,黄军艳,董彩华,赵美霞,汪承刚,刘胜毅. 2010

[12]玉米灰斑病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李世强,陈威,谭静,王坤,番兴明. 2011

[13]黑龙江省即将推广的大豆新品种(系)对灰斑病抗病性鉴定. 马淑梅,李宝英,高学文,穆继英. 1993

[14]大豆的农艺性状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关系的初步分析. 李海英,冷艳华,倪宏涛,杨庆凯. 2001

[15]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的SI分析. 金振国. 2008

[16]武夷菌素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曾洪梅. 2004

[17]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粒茎比和主要病害抗性分析. 郭美玲,刘成贵,李灿东,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陈维元,郭泰. 2016

[18]重庆中高海拔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杨小艳,吴红,谢树章. 2019

[19]黑河地区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的研究. 贾鸿昌. 2009

[20]原生境野生大豆灰斑病抗性评价与发掘.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王晓楠.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