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尹红征
作者: 尹红征;吕冰清;郑国清;段韶芬;高亮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光合生产;产量;模拟模型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4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77-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物质-能量转化-能量平衡"理论及作物生理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以田间试验数据和搜集相关区试资料为基础,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数学物理方法等手段,首先建立了玉米群体光合生产动态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向各器官的分配及干物质积累等主要生理过程,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玉米产量形成模拟模型。利用江苏省大面积栽培品种掖单13和苏玉9号的田间试验数据和区试资料对产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矿玉米光合生产模拟模型初探. 孙睿,洪佳华. 1997
[2]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 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盛华平,李星,潘松,廖禺. 2013
[3]温室网纹甜瓜叶面积与光合生产模拟模型研究. 罗卫红,张生飞,金亮,倪纪恒,陈永山,戴剑锋,卜崇兴,徐刚. 2006
[4]玉米光合生产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 郑国清,张曙光,段韶芬,高亮之. 2004
[5]钾肥对香稻产量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 唐湘如,潘圣刚,聂俊,朱鹏,肖立中. 2014
[6]机械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李福建,徐东忆,吴鹏,乐韬,朱敏,李春燕,朱新开,杨四军,丁锦峰,郭文善. 2021
[7]氮肥施用量对内5优8015穗后光合生产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闫川,曹立勇,阮关海,黄益峰,陈珊宇,洪晓富. 2011
[8]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 郑国清,高亮之. 2000
[9]我国玉米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郑国清,张瑞玲,高亮之. 2003
[10]用水稻叶片含氮量及叶面积指数建立估产模式的探讨. 朱德峰,谢芙贤,蔡体常,王德仁,陈希春. 1993
[11]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CGSM)研究. 龙腾芳,董占山,蒋国柱,邓绍华,吴同礼,崔秀稳,潘晓康. 1992
[12]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李华伟,陈昱利,禚其翠,张宾. 2019
[13]设施番茄果实生长及产量形成模拟模型. 张智优,曹宏鑫,陈兵林,刘岩,陈昱利. 2012
[14]香稻专用肥对香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肖立中,潘圣刚,聂俊,唐湘如. 2015
[15]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 张胜全. 2019
[16]滨海盐碱地水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棉花光合生产的影响. 冯国艺,张谦,祁虹,雷晓鹏,王树林,王燕,杜海英,梁青龙,林永增. 2019
[17]功能结构模型在黄瓜栽培密度最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钱婷婷,赵京音,杨娟,郑秀国,郭新宇,陆声链,温维亮. 2018
[18]控水增密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 李敏,罗德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0
[19]能源作物A1、A3型细胞质甜高粱光合生产及物质分配特性比较. 张飞,邹剑秋,王艳秋,张志鹏,朱凯. 2013
[20]覆膜直播与常规手栽种植方式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李树杏,杨占烈,何强,甘雨,张武汉,向关伦,孙平勇,舒服,邓华凤.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作者:郭燕;贺佳;位盼盼;曾凯;史舟;叶粟;杨秀忠;郑国清;王来刚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量;株高;数字表面模型(DSM);迁移能力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病害识别研究
作者:陈自立;林卫;贺佳;王来刚;郑国清;彭一龙;焦家东;郭燕
关键词: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农作物病害;识别
-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作者:冯晓;张辉;刘正;张会芳;陈海燕;赵威;郑国清;马中杰
关键词: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可见光;深度学习
-
芝麻蒴果表型数据采集研究进展
作者:赵巧丽;郑国清;张建涛;李国强
关键词:芝麻;蒴果;表型
-
河南省芝麻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作者:刘海礁;邱雅洁;周萌;郑国清
关键词:河南;芝麻;成本收益;适度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
-
基于无人机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及迁移能力分析
作者:郭燕;贺佳;曾凯;张彦;张红利;郑国清;王来刚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无人机;株高;迁移能力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芝麻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作者:刘海礁;邱雅洁;周萌;张辉;魏东;张会芳;田媛;付锦州;王瑛;郑国清
关键词:芝麻;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