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2H染色体对小麦农艺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艳

作者: 张艳;原亚萍;陈孝;李韬;张勇;何中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小麦;大麦;代换系;附加系;农艺性状;品质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7 年 27 卷 03 期

页码: 4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2H染色体对小麦农艺和品质特性的影响,测定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栽培大麦Betzes及其杂种衍生的二体异附加系CS+2H和3个异代换系2H/2A、2H/2B、2H/2D的农艺性状及籽粒硬度、蛋白质组成、淀粉特性。结果表明,2H附加系和代换系的农艺性状比CS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育小穗数增加,不育率提高,以2H/2A的不育率最高(40.4%)。籽粒硬度仅2H附加系表现超亲,三个代换系则介于双亲之间。含2H染色体材料的蛋白质、总氨基酸、苏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沉淀值均表现超亲遗传,尤以2H/2A的超亲优势最大。3个异代换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均低于双亲,以2H/2A的含量最低;2H/2B的降落值介于双亲之间,其余均超亲,以2H/2A最高。三个代换系的峰值粘度、最终粘度都超亲,稀懈值介于双亲之间。2H/2A在这些淀粉品质指标中表现出了最好的遗传正效应。

分类号: S512.3

  • 相关文献

[1]小麦新种质4844中外源P染色质的GISH与SSR分析. 武军,王辉,刘伟华,李立会,杨欣明,李秀权. 2006

[2]小麦-大麦2H异代换系的鉴定(英文).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A.K.M.R.ISLAM,辛志勇. 2003

[3]三个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的细胞学及补偿能力研究. 刘宏魁,李世鹏,吴颖,苏胜忠,单晓辉,李贺,韩俊友,陈孝,原亚萍. 2018

[4]外源染色体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汪晓璐,韩冉,宫文萍,程敦公,郭军,曹新有,翟胜男,李法计,訾妍,刘爱峰,李豪圣,宋健民,刘成,刘建军. 2020

[5]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 唐娜,逯芳芳,何蓓如,胡银岗. 2010

[6]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周阳,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张勇,张改生. 2007

[7]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桂萍,陈佩度,张守忠,赵和. 2011

[8]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闫媛媛,郭晓敏,刘伟华,高爱农,李秀全,杨欣明,车永和,李立会. 2012

[9]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10]内蒙古东部旱作区大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包海柱,李春艳,张凤英,张建民,刘志萍. 2013

[11]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12]黎巴嫩引进大麦种质的黄花叶病抗性及农艺性状评价. 乔海龙,沈会权,栾海业,陶红,臧慧,张英虎,陈健,陈和. 2018

[13]大麦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分析. 陈晓静,沈会权,乔海龙,陈和,陈健,陶红. 2007

[14]大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田和彬,汪军妹,华为,杨建明. 2011

[15]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包海柱,张凤英,刘志萍,李艳玉. 2010

[16]大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黄祖六,潘裕平. 2000

[17]北美引进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朱德馨,田和彬,汪军妹. 2012

[18]氮磷钾肥配施对旱田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王仙,聂石辉,张金汕,任毅,耿洪伟,张建平,徐其江,董庆国,方伏荣. 2017

[19]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的农艺性状及其调控基因初步定位. 秦丹丹,李梅芳,许甫超,徐晴,葛双桃,董静. 2019

[20]沼液施用量对大麦农艺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杨智青,丁海荣,陈应江,金崇富,时凯,侯福银,封功能,黄倩倩.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