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改良土壤机理及其在我国热区应用前景综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秋芳

作者: 赵秋芳;赵青云;王辉;王华;庄辉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炭;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10 期

页码: 57-61+70

摘要: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土壤改良、环境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提高土壤酶活性,调控土壤微生物环境,进而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本文从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综述生物炭改良土壤的机理。同时结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农业生产现状,从原材料供应和土壤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生物炭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应用前景,为生物炭的广泛利用及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分类号: S156.2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周华兰,彭亚丽,李婷,谢鹰飞,唐丽梅,王榕,熊兴耀,王万兴,胡新喜. 2019

[2]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张晓梅,程亮. 2020

[3]金钟藤蔓延成灾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纵熠,黄乔乔,李晓霞,范志伟,沈奕德. 2015

[4]甘南州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性的演化规律. 李雪萍,许世洋,李敏权,王建喜,郭致杰,漆永红,荆卓琼,李建军,谢志军. 2022

[5]香蕉茎叶生物炭对香蕉枯萎病防控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徐广平,滕秋梅,沈育伊,邱正强,张德楠,何成新,牟海飞,周龙武,韦绍龙,牟芝熠. 2020

[6]窝圈距离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边金霞,牛小霞,陈娟,徐祎,才让吉,马继红,吴昌顺,王银花. 2024

[7]生物炭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韩光明,蓝家样,陈温福,张涛,詹先进,孟军,陈全求,黄云,孙世清. 2014

[8]施用生物炭提高酸性红壤茶园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 郑慧芬,吴红慧,翁伯琦,叶菁,曾玉荣,王义祥. 2019

[9]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万学,万方浩. 2007

[10]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万学,万方浩. 2007

[11]复合菌剂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曹恩珲,侯宪文,李光义,黄庆茂,李勤奋. 2011

[12]五种不同伴生栽培对黄瓜耕层土壤环境的影响. 张晓梅,程亮,韩勇,禹涛. 2020

[13]双季稻-绿肥种植系统下长期施肥对赤红壤性状的影响. 张成兰,艾绍英,杨少海,宁建凤,王荣辉,李超. 2016

[14]研究报告 行间生草对山楂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王宝广,邵泽龙,姬学俊,侯志勇,冉昆. 2021

[15]有机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司海丽,纪立东,刘菊莲,柳骁桐,郑淑欣. 2022

[16]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王喜枝,姚丽娟,王艳丽,武社梅,李本银,王立河,田春丽,贾云超. 2016

[17]三七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消减技术研究. 杨建忠,官会林,刘大会,孙玉琴,韦美丽,王勇. 2016

[18]西宁南山4种灌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养分特征. 邱权,李吉跃,王军辉,王宁,孙奎,何茜,苏艳,潘昕. 2014

[19]三叶鬼针草与不同本地植物竞争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张晓亚,陈雪,王月,张风娟,万方浩. 2016

[20]绿肥翻压对烟地红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陈晓波,官会林,郭云周,洪丽芳,任石所,曹卫东.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