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梅楠

作者: 梅楠;刘琳;隋鹏祥;张文可;田平;王沣;苏思慧;王美佳;孟广鑫;齐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土壤耕作;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87-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辽河平原中西部设两年定点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旋耕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0~40 cm(2016)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增加;条带旋耕明显增加了丰水年(2016)玉米产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其总孔隙度。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干旱年(2015)条带旋耕增产效果最突出。秸秆条带旋耕还田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是适宜推广的秸秆还田和耕作组合方式。

分类号: S141.4`S513

  • 相关文献

[1]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黄淮海夏大豆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幸,邢兴华,徐泽俊,齐玉军,季春梅,吴存祥. 2017

[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栾天浩,刘云强,高阳,孙孟琪,王楠,梁烜赫,赵鑫,刘浩然,陈宝玉,王洪君. 2020

[3]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麦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祥菊,周炜,王子臣,盛婧,陈留根. 2016

[4]松辽平原中部地区应对气候干旱变化的土壤耕作技术. 尹小刚,刘武仁,郑洪兵,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殷鹏飞,陈阜. 2012

[5]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6]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战秀梅,彭靖,李秀龙,李亭亭,韩晓日,宋涛,潘全良. 2014

[7]复合菌剂对小麦秸秆降解速率、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魏蔚,吴昊,宋时丽,管永祥,张振华,张勇,戴传超. 2019

[8]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刘艳,叶鑫,包红静,王晓晖,隽英华. 2023

[9]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下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刘东海,毛庆华,邓辉,梅亮贤,罗杰,乔艳,张智,胡诚. 2024

[10]秸秆还田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谭小敏,吕开源,马惠,吴宏亮,赵如浪,康建宏,吴娜. 2024

[11]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臧秀法,李馨,李世柱,王海翔,黄文明,刘颖. 2024

[12]不同的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胡诚,刘东海,乔艳,刘友梅,李双来,陈云峰. 2017

[13]小麦秸秆还田对茭白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商小兰,朱为静,尉吉乾,姚燕来,洪春来,洪磊东,朱凤香,王卫平. 2023

[14]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治统,凌俊,刘子熙,赵德强,李泽学,周顺利,袁兴茂,李霄鹤,温媛. 2024

[15]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尚洪,朱钟麟,吴婕,刘定辉,王昌全. 2006

[16]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张杨珠,吴金水,彭福元. 2014

[17]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稻田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何七勇,吕卫光,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王金庆,袁大伟,张翰林. 2015

[18]整地时期对东北雨养区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宋振伟,邓艾兴,郭金瑞,任军,闫孝贡. 2012

[19]土壤深松对糯玉米生长表现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杨净,蔺国仓,孙美乐,张润龙,仙鹤,宋刚,任向荣,张俊,冯怀章. 2017

[20]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银北灌区盐化灌淤土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王晓媛,孙娇.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