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源区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土壤无机磷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钰琛

作者: 石钰琛;宋怡珂;周俊;盖艾鸿;石凝;孙建;王金牛;吴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青藏高原;磷的有效性;树线交错带;生长时期;植被带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生态化学计量比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603-6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无机磷是高寒生态系统有效磷的重要来源,研究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刻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Tiessen修订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和斗鸡台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不同深度土壤(0-15和15-30 cm)无机磷组分的季节动态(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末期)和空间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形态土壤无机磷的含量受到生长期、植被类型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斗鸡台土壤活性无机磷(NaHCO3-Pi)含量在生长季初期最低;卡卡山草甸(56.0 mg·kg-1)、树种线(68.4 mg·kg-1)和密闭森林(65.7 mg·kg-1)土壤活性无机磷含量在生长季末期最高(P<0.05);两处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中等活性无机磷(NaOH-Pi)含量在生长季末期均达到最高值(P<0.05)。2)密闭森林样带的土壤无机磷主要形态是活性无机磷,HCl-Pi是树种线样带土壤无机磷的主要形态,中等活性无机磷和残留无机磷(Residual-P)是草甸区土壤无机磷的主要形态。3)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水量、酸碱度以及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与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与无机磷组分的变化显著相关。

分类号: S812.2

  • 相关文献

[1]西藏不同草地类型群落根系分布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魏巍,周娟娟,白玛嘎翁,多吉顿珠,刘云飞,土登群配,史睿智. 2018

[2]西藏不同草地类型群落根系分布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魏巍,周娟娟,白玛嘎翁,多吉顿珠,刘云飞,土登群配,史睿智. 2018

[3]10a保护性耕作下轮作系统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陆姣云,王振南,杨惠敏,沈禹颖. 2015

[4]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微生物熵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于淼,池景良. 2022

[5]福建典型茶园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杨发峻,王维奇,吴梓炜,许宏达,葛茂泉,林少颖,李先德,张永勋,吴传惠. 2023

[6]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胡斯乐,董立国,白晓雄,许浩,安钰,万海霞,韩新生,王月玲,李妍,郭永忠,余旋. 2024

[7]枸杞的高产栽培技术(上). 张勇. 2003

[8]河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及生长时期桑叶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高林森,温吉更,李亚丽,郭烨. 2020

[9]胡麻不同生长时期施用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及胡麻的增产效果. 王玉灵,胡冠芳,余海涛,牛树君,李玉奇,赵峰. 2017

[10]天津地区芦苇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孙竹文,刘正群,李泽青,李宁,穆淑琴,闫峻. 2023

[11]水稻动态株型特征特性与生理生态调控研究. 欧阳由男,康文启,董成琼,禹盛苗,朱练峰,金千瑜. 2009

[12]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抗氧化活性比较. 金群力,张作法,范丽军,蔡为明. 2016

[13]木薯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效应研究. 黄巧义,唐拴虎,陈建生,张发宝,解开治,黄旭,蒋瑞萍,李苹. 2014

[14]水稻生殖生长阶段不同时期高温热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吕荣华,陶伟,唐茂艳. 2017

[15]大豆种传真菌的侵染特征分析. 单志慧,刘艳,杨中路,张孝龙,陈海峰,沙爱华,陈水莲,邱德珍,周蓉,周新安. 2012

[16]蚕豆生长期L-DOPA含量的分析. 耿贵工,刘玉皎,杨希娟. 2012

[17]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崔欢虎,王娟玲,马步州,王裕智,靖华,逯腊虎. 2009

[18]北京地区柳枝稷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 范希峰,李继伟,侯新村,朱毅,岳跃森,赵春桥,武菊英. 2014

[19]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方法的优化. 于建宁,宋小敬,王公金,潘伟芹,徐小波,于峰祥,李燕. 2013

[20]不同生长时期红螯螯虾肌肉和肝胰腺内氨基酸和脂肪酸变化分析. 秦高婵,陈红林,储天琪,钱豪杰,楼宝.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