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细菌性叶疫病胁迫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洪阳

作者: 洪阳;尹俊梅;黄少华;李崇晖;陆顺教;杨澜;牛俊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掌;细菌性叶疫病;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内参基因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5 年 23 卷 09 期

页码: 1178-11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dieffenbachiae,Xad)引起的细菌性叶疫病是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筛选出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对于建立红掌叶疫病响应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技术体系、研究红掌-病菌互作的分子病理机制具有意义。本研究选择6个常用候选基因包括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1-α,EF1α)、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DPH)、泛素7(ubiquitin 7,UBQ7)、组蛋白H3(histidine 3,His3)、α微管蛋白(α-tubulin,TUB)和β-肌动蛋白(β-Actin,ACTB),进行PCR扩增效率筛选,筛选红掌抗、感品种叶片和系统侵染进程中的表达稳定性。经ge Norm3.5、Best Keeper0.953及Normfinder1.0软件综合评价显示,不同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其中UBQ7在红掌抗、感品种不同组织、时期表达均稳定,适合作为红掌叶疫病相关基因定量分析的内参基因,研究结果为红掌疫病应答的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分类号: S436.8

  • 相关文献

[1]红掌佛焰苞基因q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杨澜,杨光穗,李崇晖,牛俊海,尹俊梅. 2015

[2]半滑舌鳎富含亮氨酸的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LGR8)的分子克隆和表达分析. 吴娅红,陈松林,刘肖峰,董忠典,张宁,于洋,修旺姗. 2015

[3]酪氨酸酶(TY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刺鼠信号蛋白(ASIP)基因对白绒乌骨鸡黑色素沉积的遗传效应. 郑嫩珠,李丽,辛清武,缪中纬,朱志明,陈黎,刘凤辉,吴剑飞,黄勤楼. 2015

[4]红掌病虫害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李桂祥,王玮玮,仲秀娟,赵苏海. 2010

[5]红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 潘学峰,潘梅,洪世军. 2000

[6]红掌愈伤组织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曾燕楠,张宁宁,衡燕,邵和平,张琼. 2012

[7]低温胁迫对3个红掌品种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田丹青,葛亚英,潘刚敏,沈晓岚,何勇,张智,刘晓静,朱祝军. 2011

[8]不同浓度叶面肥施肥对红掌生长发育的影响. 仲秀娟,赵苏海,王玮玮,李桂祥,徐海斌. 2012

[9]红掌对室内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王月英,郭秀珠,金川,刘洪见. 2013

[10]~(60)Coγ射线对红掌组培材料的辐射效应研究. 彭文君,田丹青,陈集双. 2012

[11]红掌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田丹青,叶红霞,舒小丽,吴殿星. 2010

[12]红掌盆栽技术探析. 仲秀娟,李桂祥,赵苏海,王玮玮. 2009

[13]南京地区盆栽红掌引种栽培初报. 邵和平,张宁宁,陈卫宇,高年春. 2005

[14]红掌专用营养液研制及应用. 王月英,郭秀珠,张庆良. 2012

[15]红掌叶片离体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夏时云,麦瑜玲,许继勇,刘焕新,郑添群,林书瀚,郑少平. 2006

[16]提高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分化及壮苗率的技术研究. 夏时云,麦瑜玲,许继勇,郑添群,林书瀚,黄伟雄. 2005

[17]红掌叶片离体培养过程中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夏时云,麦瑜玲,林书瀚,吴国智. 2007

[18]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综述. 聂振朋,温明霞,罗君琴,李丽,柯甫志. 2008

[19]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红掌四倍体试验. 田丹青,潘晓韵,葛亚英,刘晓静,潘刚敏. 2013

[20]叶面喷施水杨酸对红掌植株抗寒性的影响. 田丹青,葛亚英,刘晓静,潘刚敏,沈晓岚,张智,郁永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