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白灵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余应瑞
作者: 余应瑞;林兴生;林衍铨;黄建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灵菇;搔菌;催蕾期;现蕾率
期刊名称: 食用菌
ISSN: 1000-8357
年卷期: 2006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16-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PDYPA均是4个白灵菇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基。白灵N2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23 d。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处理,白灵N1、N2现蕾率最高为100%,且现蕾数多,现蕾时间快,但成菇畸形率高。接种培养90 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均都不能现蕾;搔菌的白灵N1、N2现蕾率为100%,催蕾期比接种培养30 d后开始催蕾的短近1倍以上。接种90 d后开始催蕾的搔菌处理留蕾1个的,成菇畸形率为 0%,白灵N2生物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白灵N1,白灵L最低。成熟期出菇温度为13~15℃的白灵Z生长周期比出菇温度7~ 15℃的缩短6 d。
分类号: S646.1
- 相关文献
[1]柳叶马鞭草栽培实验研究. 商旭文,杨佳明,张晓菲,郎立新. 2017
[2]斑玉蕈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及搔菌时间的筛选. 杨慧,谭琦,宋春艳,尚晓冬. 2012
[3]食用菌生产要高效 新技术应用是前提. 曹德宾. 2015
[4]白灵菇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研究. 李冠喜,邵世光,华国栋,张灿宏. 2006
[5]白灵菇品种的拮抗与品比鉴定. 李冠喜,王珏,邵世光,华国栋,张灿宏. 2006
[6]白灵菇贮藏特性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李淑芳,张志军,陈晓明. 2007
[7]激素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李冠喜,邵世光,李玉娟. 2003
[8]大豆秸秆栽培白灵菇配方的初步研究. 刘连强,张志军,訾惠君,周永斌,王文志,魏雪生,王玫,李凤美. 2011
[9]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陶曙光,邓春海,冀宝营. 2016
[10]白灵菇中高温型菌株a_3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华国栋,李冠喜,张灿宏,王多明,相华. 2006
[11]影响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几种激素的交互作用. 李冠喜,李玉娟,邵世光. 2003
[12]白灵菇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李慧慧,李超,薛志辉,胡新扬,商学兵. 2013
[13]沼渣制备蘑菇覆土材料两法. 曹德宾,李艳秋. 2008
[14]工厂化生产白灵菇增产技术研究. 池惠荣,刘振国,安建军,黄铁抓. 2012
[15]白灵菇陶粒菌种制作技术. 罗莹,刘连强,周永斌,张志军,李凤美. 2016
[16]白灵菇采后低温气调包装保鲜试验. 訾惠君,张志军,王文治,周永斌,刘连强,魏雪生. 2009
[17]白灵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文治,王永庄,蔡玉侠. 2002
[18]农业智能物联网控制模拟两种白灵菇工厂化生产的比较分析. 张晨,朱琳,谭笑,张永锋,张维东,杨大海,温嘉伟. 2019
[19]不同PE和PA保鲜膜对白灵菇冷藏效果的影响. 赵伟璐,李家政,冯叙桥. 2012
[20]不同包装方式对白灵菇低温保鲜效果的影响. 李宁,阎瑞香,王步江.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槟榔芋-棘托竹荪间作栽培技术
作者:肖兰芝;张祖铭;黄忠英;肖胜刚;江晓凌;应正河;杨驰;林衍铨;马璐
关键词:棘托竹荪;槟榔芋;间作
-
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瑜;马璐;杨驰;肖冬来;江晓凌;林辉;林衍铨
关键词:绣球菌;工厂化生产;栽培技术
-
杉木屑对广叶绣球菌菌丝生长及鲜菇产量的影响
作者:马璐;杨驰;刘晓瑜;林辉;肖冬来;江晓凌;林衍铨
关键词:广叶绣球菌;栽培基质;鲜菇产量
-
广叶绣球菌保鲜及干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作者:翁梦婷;张迪;罗贝贝;王宏雨;林衍铨
关键词:广叶绣球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贮藏保鲜;干燥方式;挥发性风味成分
-
红托竹荪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作者:江晓凌;林辉;杨驰;肖冬来;刘晓瑜;林衍铨;马璐
关键词: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培养条件
-
福建辣椒蓟马识别及防治
作者:谢世勇;黄建成
关键词:辣椒;蓟马;防控
-
基质含氮量对广叶绣球菌产量和主要品质的影响
作者:翁梦婷;张迪;罗贝贝;王宏雨;马璐;林衍铨
关键词:广叶绣球菌;含氮量;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