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晚籼稻群体动态结构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清霓
作者: 孔清霓;黄秋妹;张旭;黄农荣;林道宣;刘彦卓;蔡汉雄;梁权;梁友强;梁成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晚籼稻;旱育稀植;群体动态结构;生育期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1996 年 S1 期
页码: 24-32
摘要: 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晚籼稻群体动态结构存在差异。旱育秧群体分蘖速度快,分蘖能力强。稀植可促进个体分蘖多发、有效穗数增多,但旱育稀植并无分蘖早发的优势。旱育稀植使主茎基部叶片变短而上部叶片变长,生育后期叶面积消长平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多。旱育秧、稀植都使主茎叶总数增多,全生育期延长。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高产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的差异. 张旭,黄秋妹,黄农荣,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 1999
[2]淮北地区小麦亩产400公斤的群体动态结构及调控技术. 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 1993
[3]江西省水稻推广品种米质现状评价及其改良策略. 谷德平,王任初,李源祥,华育坚,万桂华. 2003
[4]长江下游稻区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产量与生育特性差异. 殷敏,刘少文,褚光,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 2020
[5]优质晚籼稻产量因素分析及育种应用探讨. 黄洪河,张海峰,蔡秋华,郑苹立,郑九如. 2004
[6]播种密度和基肥条件对晚籼稻旱育秧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黄农荣,黄秋妹,林道宣,孔清霓,张旭,刘彦卓,蔡汉雄,梁权,梁友强,梁成英. 1996
[7]水稻昌育稀植技术关键. 陈长卿. 1999
[8]协优559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爱民,姚立生,孙明法,顾来顺,严国红,唐红生,何冲霄,朱国永,任仲玲,商绍朋,陈大勇,陈兆明. 2000
[9]早熟晚粳通粳981旱育稀植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周根友,姜平,夏华. 2013
[10]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比较. 魏筑英,张焕云,赵家禄,虎德元,陈远德. 1997
[11]水稻“托管式”机械化旱育稀植规范化生产调查报告. 陈斌,张秀剑,朱建宁. 2008
[12]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的研究. 刘彦卓,孔清霓,张旭,黄农荣,林道宣,蔡汉雄,梁权,梁友强,梁成英. 1996
[13]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晚籼稻冠层的透光率比较试验. 姚萍飞,张旭,黄农荣,孔清霓,刘彦卓,蔡汉雄,梁权,梁友强,梁成英. 1996
[14]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李敏,张洪程,李国业,马群,杨雄,魏海燕. 2012
[15]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蓬桂华,张爱民. 2016
[16]南非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吴哲,崔四平,贾银锁. 2010
[17]播量和施肥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及生长的影响. 王显瑞,赵敏,张立媛,宋兴会. 2012
[18]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生育期组划分研究. 张晓荣,周学超,孙德新,廉宇,刘迎春,张洪涛. 2016
[19]酿造用高粱新品种辽粘3号. 王德生. 2010
[20]高产优质的三个大白菜新品种. 郭景芬.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水力负荷对两种生态沟渠内沉水植物苦草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蔡敏;崔娜欣;张旭;陈桂发;周丽;邹国燕
关键词:农田径流;生态沟渠;沉水植物;填料;水力负荷
-
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接种犊牛的免疫抗体变化
作者:张家瑞;剡文亮;易新萍;马晓菁;叶锋;宋洁;李岩;张力;张旭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阳性率;抗体变化
-
摩氏假单胞菌环脂肽合成基因簇xtlABC的功能研究
作者:郑汉维;谢文松;牛世霖;张旭;卓涛;邱思鑫;范晓静
关键词:摩氏假单胞菌;环脂肽;基因簇xtlABC;青枯菌;抑菌作用
-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分析
作者:张旭;周丽;蔡敏;崔娜欣;庞思;邹国燕;赵志勇;袁泉;黄伟伟;张亚雷
关键词:养殖塘;中华绒螯蟹;宏基因组学;微生物群落;功能;环境因子
-
毒害艾美耳球虫疫苗ENYS株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靳浩展;肖文婉;廖申权;戚南山;李娟;吕敏娜;蔡海明;胡俊菁;林栩慧;宋勇乐;陈祥杰;朱易斌;尹理君;张健騑;张旭;孙铭飞
关键词:毒害艾美耳球虫;减毒活疫苗;全基因组重测序;分子标记;TaqMan qPCR
-
苏北地区冬季大棚胡萝卜栽培技术
作者:张旭;王俐翔;周建华;梁毅;王雅慧;陈晨;谭国飞;徐志胜;陈月珍;王广龙;束胜;熊爱生
关键词:胡萝卜;大棚栽培;冬季生产;苏北地区
-
水稻种膜覆膜直播机的设计与试验
作者:高占文;张旭;金青子
关键词:水稻;种膜覆膜;直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