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层构造对土壤三相比和春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白伟

作者: 白伟;孙占祥;张立祯;郑家明;冯良山;蔡倩;向午燕;冯晨;张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耕层构造;土壤三相比;春玉米;根系形态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0 年 05 期

页码: 759-7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建立适宜耕层构造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浅"、"实"、"少"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北方旱作农田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 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 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 AC)、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 ULDC, CK) 4种处理,研究耕层构造对土壤三相比和春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耕层构造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6年数据分析果表明,虚实并存耕层能够优化土壤三相比(P <0.05),春玉米播种前0~10 cm土壤三相比以全实耕层构造为宜, 10~30 cm以虚实并存和全虚耕层构造为宜;春玉米收获后20~30 cm土壤三相比的虚实并存和全虚耕层构造优于上虚下实耕层和全实耕层构造。虚实并存耕层构造能够增加春玉米吐丝期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P <0.05);其中春玉米根重密度增幅7.47%~97.09%,根长密度增幅6.62%~112.04%,根表面积密度增幅9.80%~125.07%,根体积密度增幅40.11%~151.97%。虚实并存耕层可以显著增加春玉米籽粒产量(P<0.05),增幅18.19%~34.86%,主要原因是行粒数的显著提高和秃尖的降低;还增加群体生物产量(P <0.05),增幅5.18%~11.30%;和提高收获指数(P <0.05)。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改善土壤三相结构和优化春玉米根系形态的最优耕层结构,在辽西旱作农田合理耕层构建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耕层构建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养分累积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展文洁,刘剑钊,梁尧,袁静超,张洪喜,刘松涛,蔡红光,任军. 2020

[2]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朱文悦,吴景贵,王蒙. 2019

[3]春玉米连作体系高产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袁静超,刘剑钊,闫孝贡,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8

[4]基于雷达图分析的耕层构造效应综合评价. 白伟,孙占祥,张立祯,郑家明,冯良山,蔡倩,向午燕. 2020

[5]东北春玉米耕地合理耕层构造研究. 王立春,马虹,郑金玉. 2008

[6]耕作措施对太行山雨养生态区春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冯瑞云,雷梦林,程宏,梅超,王慧杰,石红卫. 2020

[7]贵州春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和养分积累及利用效率对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的响应. 谢婷婷,肖厚军,陈云梅,胡岗,秦松,赵伦学,何成兴,赵欢. 2022

[8]耕层土壤虚实结构优化春玉米根系形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白伟,孙占祥,张立祯,郑家明,冯良山,蔡倩,向午燕,冯晨,张哲. 2019

[9]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马星竹,周宝库,郝小雨,李一丹. 2016

[10]有机物料输入对黄河故道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 李传哲,姚文静,杨苏,徐聪,马洪波,吴建燕,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2

[11]不同耕层构造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3

[12]不同耕层构造对玉米叶面积和SPAD值的影响. 郑洪兵,齐华,刘武仁,郑金玉,罗洋,李瑞平,李伟堂. 2014

[13]不同耕层构造对土壤硬度和含水量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3

[14]黑土农田不同耕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郑洪兵,郑金玉,罗洋,李瑞平,李伟堂,孙彦娣,刘武仁,齐华. 2014

[15]农田不同耕层构造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洪兵,郑金玉,罗洋,李瑞平,王浩,李伟堂,刘武仁,齐华. 2015

[16]备用地保护项目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黄毅,鹏翔,D. L. Karlen,M.J. Rosek,J. C. Gardner. 2000

[17]备用地保护规划(CRP)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V.L.Gewin,A.C.Kennedy,R.V.eseth,黄毅. 2000

[18]茶园土壤耕作与施肥管理. 赵华富. 2013

[19]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何明菊,朱桂玉,黄景,顾明华,黎晓峰,沈方科. 2011

[20]土壤质地和耕作方式对干土效应的影响. 张山泉,陈川,庄春.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