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铜和镍的植物毒性预测模型的种间外推验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小庆

作者: 王小庆;李波;韦东普;马义兵;黄占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铜;镍;毒性预测模型;种间外推;高等植物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13 年 8 卷 01 期

页码: 77-8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土壤金属生态阈值过程中,利用毒性预测模型对来源于不同土壤的毒理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可消除土壤性质差异的影响,但目前建立的毒性预测模型仅限于少数物种。本研究通过比较土壤中小白菜、西红柿和大麦的铜和镍的毒性预测模型应用于其他高等植物的预测效果,以及归一化前后各物种毒性阈值的种内变异程度,考察了土壤中铜和镍的植物毒性预测模型种间外推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解决了铜和镍土壤生态阈值导出过程中的方法学问题。土壤中镍对小白菜的毒性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芥菜和青椒的镍毒性阈值,利用该模型对芥菜和青椒在不同土壤中的镍毒性阈值进行归一化后亦能显著降低其种内变异,其种内变异系数分别从1.18和1.25降至0.31和0.06;但将镍对小白菜、西红柿和大麦的毒性预测模型应用于莴笋和莴苣的毒性阈值预测时,在pH<6.0的酸性土壤中其预测值均小于实测值,其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在3.2到6.8之间。对小麦、黄瓜和青椒的铜毒性阈值而言,小白菜模型预测效果优于西红柿和大麦模型。利用西红柿模型归一化黄瓜铜毒性阈值,其毒性阈值的种内变异系数从0.83降至0.14。大麦的铜毒性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水稻、洋葱、芥菜、包菜和萝卜的毒性阈值,且这5个物种的铜毒性阈值经大麦模型归一化后其种内变异均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中铜和镍的植物毒性预测模型的种间外推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X173

  • 相关文献

[1]土壤中铜和镍的不同毒性阈值间量化关系. 王小庆,李菊梅,韦东普,黄占斌,马义兵. 2013

[2]无载体离子有机共沉淀分离-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铜铅铬镍. 陈瑛娜,王增焕,谷阳光,王许诺. 2018

[3]田间土壤外源铜镍在小麦中的累积及其毒害研究. 黄锦孙,韦东普,郭雪雁,马义兵. 2012

[4]铜和镍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研究. 钟旭,宋宁宁,王学东,马义兵. 2014

[5]外源铜和镍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及其老化研究. 王诗宇,马义兵,黄占斌. 2009

[6]藻胆体与类囊体膜之间的能量传递研究进展. 臧晓南,张学成,袁定阳,赵炳然,谭炎宁. 2015

[7]高等植物中的成花素及其对成花的诱导. 成平,覃磊,张小波,夏石头. 2016

[8]高等植物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的功能研究. 余礼,梁荣洪,赵洁. 2015

[9]高等植物适应盐逆境研究进展. 张金林,李惠茹,郭姝媛,王锁民,施华中,韩庆庆,包爱科,马清. 2015

[10]河流泥沙及水流对黄河生态健康的调节作用. 王海军,王洪铸,赵伟华,沈亚强,茹辉军,梁小民. 2016

[11]高等植物叶黄素合成代谢与调控机制. 汪雨茜,李大婧,何伟伟,包怡红,刘春泉,宋江峰,黄午阳. 2018

[12]高等植物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杨致荣,王兴春,李西明,杨长登. 2004

[13]植物钙联蛋白与钙网蛋白的研究进展. 周焕斌,王道文,张坤普. 2018

[14]高等植物中转化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进展. 蓝基贤,唐朝荣. 2012

[15]高等植物果聚糖分类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唐建平,王正鹏,张树珍,吴转娣,胡军瑜. 2009

[16]高等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王紫璇,李佳佳,于旭东,蔡泽坪,罗佳佳,徐芷蕙. 2021

[17]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张晓,张锐,侯思宇,史计,郭三堆. 2011

[18]高等植物的PIN基因家族. 刘士平,王璐,王继荣,薛艳红,寿惠霞. 2009

[19]1999-2019年江西高等植物新种及新记录统计分析. 李斌,林洪,邓绍勇,李康琴,陈宜均,黄冬华,李婷. 2020

[20]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的分子生理机制. 谢宗铭,董永梅,陈受宜.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