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早籼超级稻品种‘中组143’和‘中组53’的光合生理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庆亮

作者: 李庆亮;尹琦;赵硕;任甜甜;王梦晓;马跃;谭伟;梁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高产;光合生理; PSⅡ光化学活性

期刊名称: 植物生理学报

ISSN: 2095-1108

年卷期: 2023 年 08 期

页码: 1607-16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组143’和‘中组53’是通过浙江省审定的优良籼稻品种,其产量均高于亲本‘中早39’。明确水稻高产的光合生理基础,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盆栽‘中组143’、‘中组53’和‘中早39’为材料,分析了抽穗到灌浆后4个时期叶片的光合和产量特性。结果表明,‘中组53’和‘中组143’剑叶总叶绿素含量与‘中早39’差异不显著,但扬花期、灌浆期和灌浆后期净光合速率(P_n)显著高于‘中早39’。扬花期到灌浆后期,与‘中早39’相比,‘中组143’和‘中组53’剑叶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 PSⅡ))、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合性能指数(PI_(abs))、吸收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_(Eo))、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_A~-下游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_o)较高,且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较高,而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_(Do))及J、K点的可变荧光(V_j、V_k)较低。成熟期,‘中组143’和‘中组53’单株穗重、千粒重较高。‘中组53’和‘中组143’剑叶 PSⅡ光化学效率、 PSⅡ供体侧和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较高,较高的 PSⅡ和Rubisco活性导致其P_n较高,从而保障在结实期能够积累足够多的光合产物,为高产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超级稻品种南粳5718高产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魏晓东,张亚东,宋雪梅,陈涛,朱镇,赵庆勇,赵凌,路凯,梁文化,赫磊,黄胜东,谢寅峰,王才林. 2022

[2]转PEPC和PPDK双基因水稻孕穗期光合生理日变化. 崔红云,苑中原,李稳,于光辉,陈国祥,吕川根. 2012

[3]IR64背景耐旱导入系“PD29”分蘖期的抗逆生理特征. 赵秀琴,谢学文,孙勇,邓建利,朱苓华,黎志康. 2008

[4]滴灌和淹灌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王志军,叶春秀,董永梅,李有忠,田又升. 2016

[5]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李敏,张洪程,李国业,魏海燕,殷春渊,马群,杨雄. 2011

[6]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宋焕忠. 2015

[7]无公害高效益稻丛间家鸭野养新技术的探讨. 禹盛苗,许德海. 2002

[8]高产优质抗病中粳稻新品种隆粳968的选育与应用. 袁彩勇,李刚,王健,孔宪旺,罗伯祥,程保山,徐卫军. 2016

[9]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王术,秦志列,于建波,谢晓东,王立新,王铮,陈长卿. 2001

[10]大穗优质粳稻新品种泗稻16号的选育与应用. 陈春,赖上坤,王磊,陈卫军. 2019

[11]津稻3号生育规律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范俊山,王春敏. 2008

[12]辽宁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何娜,付亮. 2016

[13]超产1号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模型的研究. 卓玥,唐晓东,刘英奇,王忠有,许捷思. 2012

[14]桦甸市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李忠芹,刘俊,韩喜福,苏士卫,孙爱玲,方向前. 2019

[15]坦桑尼亚雨季水稻中国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初报. 全海晏,守云,王骞,陈华林,李贤辉,谭长华,邹彪. 2016

[16]极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黑粳9号. 商全玉,杨秀峰,王万霞,张立军,吴振明,张习文,吴俊彦. 2018

[17]水稻组合特优2278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彩先,易小林,陈会鲜,梁云. 2018

[18]高产优质多抗松辽122品种育成技术创新与应用. 耿文良,吕珂,刘晓梅,姜兆远,高明,宋双,王丹,艾东,张静峰,王娟,刘福生,洪继勇,李国忠. 2021

[19]水稻新品种龙稻102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王彤彤,孙世臣,白良明,丁国华,曹良子,周劲松,夏天舒,段孟越. 2019

[20]高产氮高效型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 李敏,罗德强,江学海,蒋明金,李树杏,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