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粳17号/云粳20号”RILs在高原与平原生境下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振喜

作者: 苏振喜;Kim Mingqi;Cho Youngchan;朱振华;世荣;刘慰华;赵国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高原生境;平原生境;RILs;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3 年 02 期

页码: 49-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已构建的"云粳17号/云粳20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在低纬高原中国云南和高纬平原韩国水原两地间开展了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穿梭鉴定,并分析了粳稻RILs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生长环境下表型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千粒重在两地间表型差异不显著(t值为3.24),单株穗重和结实率表型差异相对较小(t值分别为8.00和8.31),而株高、穗数、每穗总粒数表型差异极显著(t值分别为13.17、15.11和13.56);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生境下除结实率与单株穗重相关性不一致外,其它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趋势较一致;两地熟期也较一致。以上说明可以利用高原和平原两大生境,加强对品种适应性的选择,促进有利基因的鉴定,为两国开展优异性状的QTL定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低磷胁迫下云南粳稻强耐低磷杂种后代及群体的遗传分析. 杜娟,曾亚文,杨树明,杨涛,普晓英,赵春艳. 2009

[2]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_2、F_3及F_6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梁永书,李艳萍,孙海波,邹美智,王景余,刘学军,李平. 2008

[3]吉林省水稻品种选育过程及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变化. 武志海,邸玉婷,凌凤楼,姜楠,崔菁菁,肖金川,赵国臣,徐克章. 2014

[4]水稻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康公平,伍林涛,张宁. 2014

[5]水稻矮秆突变体1282和1287的特征特性. 齐明,余显权,赵福胜,姜敬伟,郭慧. 2012

[6]非洲水稻品种的初步研究和评价. 罗利军,应存山,梅捍卫,王一平,余新乔. 1993

[7]株行距配置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 2019

[8]大田评价水稻耐盐碱性的农艺性状指标研究. 周根友,汪娟,赵祥强. 2017

[9]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遗传效应与细胞学研究. 汪广勇,余金洪,丁毅. 2011

[10]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 肖佳雷,辛爱华,张国民,刘迎雪,马军韬,尹静,左辛,任洋. 2010

[11]不同施氮水平下带肥抛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张玉烛,陈恺林,刘功朋,周学其,蔡灿然. 2013

[12]水稻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相关特性. 龚红兵,陈亮明,刁立平,盛生兰,林添资,杨图南,张荣铣,曹树青,翟虎渠,戴新宾,陆巍,许晓明. 2001

[13]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玉烛,张岳平,曾翔,刘洋,谢小立,屠乃美. 2009

[14]水稻应用沼肥效果研究. 黄勤楼,翁伯奇,汤祖华,黄顺富,邵乃金. 2004

[15]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王术,秦志列,于建波,谢晓东,王立新,王铮,陈长卿. 2001

[16]转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研究. 曲广林,黄文娟,李婷,李仕贵. 2011

[17]水稻镉积累基因型差异及其对镉胁迫的反应. 姚春馨,隆四清,和立忠,许明辉. 2007

[18]湘南地区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淑军,黄平娜,秦道珠. 2011

[19]9个晚籼稻品种在红壤中的耐酸性鉴定及有关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杨宙,曹丰生,熊运华,束爱萍,刘秀梅. 2016

[20]72份广东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瘟性及农艺性状评价. XIE Rong,刘成元,TANG Chang-xin,李永洪,ZHAO Shi-qi,彭富玲,ZHANG Xue-mei,黄富.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