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彩霞
作者: 李彩霞;陈晓飞;王铁良;杨国范;郑淑红;王明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控制性交替灌溉;水分再分布;产量;玉米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07 年 23 卷 11 期
页码: 69-7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在蒸渗仪测坑中,对控制性交替灌溉水分再分布规律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跟均匀灌溉相比,交替灌水方式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和蒸发,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因灌水量小,降低了盐害。与均匀灌溉相比,交替灌溉在适宜的灌水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显示出优势性,产量增加显著,说明交替灌溉在沈阳地区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灌溉方式。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隔沟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小飞,李彪,孟兆江,刘祖贵,张寄阳. 2019
[2]控制性交替灌溉对玉米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李彩霞,陈晓飞,王铁良,杨国范,郑淑红,王明霞. 2007
[3]控制性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蒸发的预测研究. 汪明霞,陈晓飞,王铁梁,李彩霞,郑淑红,刘长利. 2009
[4]控制性交替灌溉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汪明霞,陈晓飞,王铁梁,郑淑红,邹艳丽,殷飞,李彩霞. 2008
[5]控制性交替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孙景生,康绍忠,蔡焕杰,胡笑涛. 2001
[6]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7]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8]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9]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10]通辽地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技术效果分析.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陈杰辉,薛永杰,李雪峰,胡航. 2015
[11]密度对玉米群体产量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侯玉虹. 2017
[12]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2014
[13]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建迎,李书平. 1999
[14]赤峰地区滴灌条件下玉米最佳施肥效应研究. 张昊,郝春雷,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郑伟,张丽研,边丽梅,董喆. 2013
[15]裉饲兼用玉米中原单32号的育成与推广. 唐秀芝,张维强. 2001
[16]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播种量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杨粉团,李忠芹,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李伟堂,于雷,刘春光,边少锋. 2009
[17]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张昊,郝春雷,孟繁盛,慈艳华,郑伟,张丽研,边丽梅,董喆,霍剑锋. 2016
[18]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9]鸡粪与立茬还田配合应用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王浩,刘武仁. 2015
[20]半干旱区抗旱丰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及筛选. 闫伟平,边少锋,张丽华,谭国波,赵洪祥,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生姜资源品质与产量比较
作者:马绍鋆;葛治欢;贾利;王明霞;董言香;俞飞飞
关键词:生姜;姜辣素;品质;产量
-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大豆中硒代氨基酸的含量
作者:卢鑫;张琳;王铁良;周晓华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硒;大豆;硒代氨基酸;硒形态
-
‘陇核5号’果实发育规律及疏果施肥对坚果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一峰;陈耀年;胡文斌;王明霞;颉敏华;吴小华;赵淑玲;王让军
关键词:核桃;‘陇核5号’;果实发育;经济性状
-
叶用芥菜新品种‘皖芥3号’
作者:葛治欢;俞飞飞;马绍鋆;王明霞;贾利;洪秀景;丁强强;董言香;孙学良
关键词:芥菜;耐抽薹;品种
-
叶面喷施二氢卟吩铁对'铜陵白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马绍鋆;俞飞飞;葛治欢;贾利;董言香;王明霞
关键词:二氢卟吩铁;‘铜陵白姜’;姜辣素;品质
-
两种大米胶稠度检测方法的分析及讨论
作者:尚丽君;任玲玲;贺平;刘冰杰;尚兵;王铁良;魏红
关键词:胶稠度;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作者:刘世婷;刘明蕊;李国娥;王明霞;马春燕;付永硕;侯扶江;刘永杰
关键词: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地上物候;地下物候;野外试验;遥感观测;模型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