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氮无机氮不同配比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洁
作者: 李洁;刘善江;陈益山;白杨;马良;吴荣;杨东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氮;无机氮;配比;盐渍化土壤;改良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14 年 08 期
页码: 160-1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4种有机氮无机氮配比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投入比例越高,对土壤全盐含量的降低效果越好;盐渍化土壤单施化学肥料会加重盐害;有机氮投入会在短期降低耕层土壤pH 0.11~0.19,有机氮投入可降低耕层土壤Na+、Cl-含量;以有机氮∶无机氮=2∶1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分类号: S156.49
- 相关文献
[1]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李明悦,朱静华,廉晓娟,高伟,宁晓光,高贤彪. 2013
[2]土壤水分和氮添加对华北平原高产农田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李银坤,陈敏鹏,梅旭荣,夏旭,郭文忠,李昊儒,郝卫平. 2014
[3]有机无机肥氮素对冬小麦季潮土氮库的影响及残留形态分布. 李树山,杨俊诚,姜慧敏,张建峰,李玲玲,张水勤,潘攀,郭俊娒,刘恋. 2013
[4]有机氮部分替代无机氮对香料烟产量、产值及品质的影响. 曹杰,姚继盛,温玉转,田香华,腊贵晓. 2012
[5]施肥对甜菜生长季中黑土氮素时空变异特征效应. 胡晓航,周建朝,王秋红,王孝纯. 2015
[6]不同典型地带性土壤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曹小闯,钟楚,马庆旭,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吴良欢. 2016
[7]A级绿色高油大豆综合生产技术的研究:Ⅰ施肥技术的研究. 吴晶,王谦玉,于忠和,赵永勋. 2006
[8]耐盐联合固氮菌在盐渍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平淑珍,林敏,安道昌. 1999
[9]美国有关放牧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 李树会,张东为. 2003
[10]贵州3种香气类型烟叶产区植烟土壤活性有机质与有机氮的含量特征. 罗益,秦松,胡岗,张恒,石俊雄,范成五. 2017
[11]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王艳杰,邹国元,付桦,刘宏斌. 2005
[12]不同有机质肥料的有机氮矿化研究. 范成五. 2006
[13]不同有机氮效率的甜菜基因型筛选及差异分析. 王秋红,郭亚宁,胡晓航,王孝纯,邓艳红,周建朝. 2017
[14]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有机碳、氮和磷的影响. 夏文建,王萍,刘秀梅,余喜初,冀建华,李大明,刘光荣,李祖章,刘增兵,张丽芳,杨成春,李瑶. 2017
[15]湖南省主要植烟区域土壤有机氮矿化特性研究. 李宏光,曾维爱,崔新卫,范海珊,罗建新. 2013
[16]稻秸沼渣矿化特征及对青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高白茹,常志州,叶小梅,毛正荣,邹敦强,杜静,徐跃定,张建英. 2012
[17]有机肥等氮替代对双季稻根区土壤结构环境及根活力的影响. 李诗,张俊辉,胡钧铭,周凤珏,李婷婷,郑富海,郑佳舜,徐美花. 2023
[18]长期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肥力、氮库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赵士诚,曹彩云,李科江,仇少君,周卫,何萍. 2014
[19]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清华. 2013
[20]盐渍化棉田施用含氯肥料对土壤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杨云马,李廷瑞,孙彦铭,贾树龙,孟春香,王藏庄,刘小京,刘毅,刘俊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MAPK信号途径在昆虫生长发育和免疫抗性中的作用
作者:杨蕊弘;程周强;朱流红;白杨;康师;张友军;郭兆将
关键词:MAPK信号途径;昆虫;生长发育;免疫抗性
-
青稞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
作者:崔永梅;李洁;张丽;姚有华;姚晓华;吴昆仑
关键词:青稞;苗期;成株期;种质资源筛选;抗旱性综合评价
-
一株野生香菇与'申香215'孢子单核体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
作者:徐蒋振;李洁;张帅;董浩然;邵阳浩;章炉军;张丹;宋春艳
关键词:香菇;野生种质;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多样性;农艺性状
-
自噬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睿;梁跃;白杨;张桂悦;王楠楠;乔松林;张改平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自噬;作用机制;抗病毒靶点
-
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绿豆干旱胁迫识别模型
作者:蒋东山;刘金洋;张浩淼;李士丛;罗仔秋;余骥远;李洁;陈新;袁星星;高尚兵
关键词:绿豆;干旱胁迫;卷积神经网络;转换器;图像识别;叶绿素荧光图像
-
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婷;修长百;李洁
关键词:灌溉用水效率;生产技术效率;灌溉方式;SFA-Tobit模型
-
基于PMMS-Net和叶绿素荧光成像的绿豆叶斑病抗性鉴定方法
作者:李洁;高尚兵;余骥远;陈新;李士丛;袁星星
关键词:绿豆叶斑病;抗性鉴定;叶绿素荧光图像;坐标注意力机制;深度可分离卷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