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有机碳在紫色土中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太魁

作者: 李太魁;杨小林;寇长林;张香凝;郭战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DOC);吸附;影响因素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6 年 25 卷 11 期

页码: 1836-18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吸附作用是影响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过程,研究DO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对正确阐明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化特征以及污染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紫色土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紫色土对分离的有机肥提取液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吸附特征,并分析了温度、磷酸盐、铁盐和有机质与DOC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方程可以反映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性,土壤对DOC的吸附量与DOC添加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从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方程的分配系数看,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对DOC的吸附亲和力呈现降低趋势,5、15、25和35℃下,土壤对DOC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26.38%、22.68%、19.98%和19.42%,其淋失迁移问题值得被重视。磷酸盐能抑制土壤对DOC的吸附,铁盐则促进土壤对DOC的吸附。有机质是影响土壤DOC吸附量的重要因素,用H_2O_2去除土壤部分有机质后,土壤对DOC的吸附量明显增大。

分类号: X131.3

  • 相关文献

[1]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 李太魁,王小国,朱波. 2012

[2]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淋失特征. 李太魁,杨小林,花可可,寇长林. 2018

[3]紫色土NH_4~+、NO_3~-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谢红梅,朱波,朱钟麟. 2006

[4]土壤粉碎粒径对土霉素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齐瑞环,李兆君,龙健,范菲菲,梁永超. 2011

[5]施氮量和田面水含氮量对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朱波,林超文,庞良玉,张建华,罗付香,朱永群,易丽霞. 2014

[6]玉米生长期土壤抗剪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张锡洲,李廷轩,金伟,林超文. 2014

[7]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徐楠楠,林大松,徐应明,谢忠雷,梁学峰. 2014

[8]兽药金霉素在畜禽粪便上的吸附特征研究. 王冉,魏瑞成,刘铁铮,王恬. 2008

[9]生物炭在农药残留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 杨孔谈,丰谷粮,王许蜜,吴欢琪,张昌朋,王祥云,于晓斌. 2023

[10]兽药喹乙醇在猪粪便上的吸附特征研究. 李维,张宁,王恬,王冉. 2009

[11]多西环素在鸡粪中吸附-解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魏瑞成,罗盼盼,张圣新,朱磊,鲍恩东,李兆君,王冉. 2018

[12]提取方法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 李太魁,郭战玲,寇长林,吕金岭,张香凝,杨小林. 2017

[13]紫色土区刺槐林极系对土壤结构的稳定作用. 李勇,武淑霞. 1998

[14]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3

[15]铅在紫色土—水稻体系中的植物效应及形态. 涂从,青长乐. 1993

[16]污染紫色土重金属的淋溶特征及释放动力学研究. 郑顺安,郑向群,张铁亮,刘书田. 2011

[17]水分条件对紫色土中铅形态转化的影响. 郑顺安,郑向群,张铁亮,刘书田. 2011

[18]湘南红壤区三种土壤水热状况的研究. 沈富林,秦道珠,刘更另. 1991

[19]紫色土植物促生菌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生姜种苗的促生效应. 申鸿,吴波,李洪海,刘奕清,吴兴文,杨星勇. 2018

[20]影响四川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土壤障碍因子研究 1.四川植棉土壤肥力特性背景. 唐时嘉,罗有芳,张建辉,胡尚钦.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