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侵染美香占2号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汪文娟
作者: 汪文娟;苏菁;陈深;杨健源;陈凯玲;冯爱卿;汪聪颖;封金奇;陈炳;朱小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美香占2号;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型;交配型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2 年 55 卷 007 期
页码: 1346-13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侵染广东稻区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特征,为美香占2号在不同稻区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9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8个稻瘟病菌已克隆无毒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2013-2018年不同年份、不同稻区采集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选取不同带型和不同年份代表性菌株的相应无毒基因全长或CDS区域的PCR片段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相应无毒基因的参考序列进行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并利用相应的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无毒基因不同变异类型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稻瘟病菌两种交配型MAT1-1和MAT1-2型分子标记,检测侵染美香占2号的稻瘟病菌可能存在的交配型.[结果]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采集自美香占2号品种的52个稻瘟病菌菌株对其中的4个单基因系IRBL9-W(Pi9)、IRBLzt-T(Piz-t)、NIL-e1(Pi50)和 IRBLkh-K3(Pikh)均表现无毒;然而,侵染单基因系 IRBLz-Fu(Piz)、IRBLkp-K60(Pikp)和 IRBLi-F5(Pii)的有毒菌株频率维持在57%以上,且侵染单基因系IRBLz-Fu(Piz)的有毒菌株频率在不同年份间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美香占2号种植区田间稻瘟病菌群体中存在较高频率的avrPiz、avrPikp和avrPii毒性菌株.根据8个已克隆无毒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检测,在52个供试菌株中均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z-t、AvrPi9和AvrPik-CDE,但扩增不到Avr1-C039、AvrPia和AvrPii,仅有4个菌株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ta,有3个菌株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k-ABF.所测序7个菌株的AvrPi9编码区序列和AvrPiz-t包含启动子及编码区的序列与其各自无毒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所测序7个菌株的AvrPik-CDE包含启动子及编码区的序列中,有4个菌株的序列与AvrPik无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有3个菌株在编码区存在CTTT连续4个碱基的插入.在来自广东不同稻区美香占2号的分离菌株群体中,共发现了 4种不同的AvrPib无毒基因扩增模式(扩增预期大小的条带、有转座子Pot3插入的条带、有转座子Mg-SINE插入的条带和无扩增条带),共呈现5种不同的单倍型(AvrPib-AP1-1、AvrPib-AP1-2、avrPib-AP2、avrPib-AP3和 avrPib-AP2+avrPib-AP3),AvrPib-AP1-1和AvrPib-AP1-2是无毒型,而avrPib-AP2和avrPib-AP3则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分别存在Pot3或Mg-SINE的插入而呈现毒性型,在1个菌株中检测到avrPib-AP2+avrPib-AP3双单倍型.交配型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52个稻瘟病菌菌株均为MAT1-2交配型,其中有2个菌株GD18-009和GD18-185采集于广东韶关稻区,同时可检测到MAT1-1交配型,具有双交配型.[结论]在广东美香占2号品种上分离的稻瘟病菌普遍含有无毒基因AvrPiz-t、AvrPi9、AvrPi50和AvrPikh,AvrPib的变异类型丰富多样,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的科学布局及其种植区域其他不同抗病基因型品种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分类号: S435.111.41
-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无毒基因分析. 汪文娟,陈凯玲,杨健源,封金奇,朱小源,苏菁. 2024
[2]鄂、湘、赣、滇、黔、川六省稻瘟病菌有性态的研究. 朱培良,沈瑛,袁筱萍. 1994
[3]用微卫星(MS)标记分析稻瘟病菌的有性生殖和遗传多样性. 沈瑛,C.KAYE,J.FROUN,邓一文,D.THARREAU. 2004
[4]湖南省3个主要稻瘟病区菌株的交配型分布及其生理小种测定(英文). Raoul Bruno NGUEKO,沈瑛,徐同. 2003
[5]亚洲部分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和雌性能育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沈瑛,J.L.NOTTEGHEM,J.MILAZZO,袁筱萍,邓一文,H.ADREIT,王艳丽,D.THARREAU. 2003
[6]利用HRM标记检测山东省稻瘟病菌群体的交配型分布. 房文文,姜艳芳,王海凤,郭涛,薛芳,张焕霞,张士永. 2022
[7]浙江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 金敏忠,柴荣耀,张庆生. 1993
[8]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初报. 李成云,李家瑞,林长生,小泉信三,岩野正敬,加藤肇,吉野领一. 1992
[9]江苏省稻瘟病菌有性态的研究. 陆凡,郑小波,范永坚,张文荟,王法明. 2001
[10]四川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彭云良,陈国华,何明,沈瑛,袁莜萍. 1995
[11]湖南烟溪病圃稻瘟病菌的有性态及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ulien FROUIN,何月秋,Claudia KAYE,肖放,Jean Loup NOTTEGHEM,刘二,Didier THARREAU. 2004
[12]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沈瑛,袁筱萍,金敏忠,柴荣耀. 1989
[13]四川省稻瘟病菌交配型再研究. 姬红丽,刘文德,叶慧丽,叶华智,彭云良. 2005
[14]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性分析及交配型分布. 董丽英,刘树芳,田维逵,周伍民,张先闻,李迅东,杨勤忠. 2023
[15]丸粒化包衣处理对直播优质稻美香占2号发芽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周传猛,黄晓琴,梁琳,吴小奋,陈海凤. 2022
[16]美香占2号在粤北作低桩机收再生稻的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胡香玉,黄振标,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刘彦卓,傅友强,胡锐,李妹娟,叶群欢. 2023
[17]优质稻品种美香占2号产业化经验及启示. 涂从勇,王重荣,林绿,陈风波,周少川. 2022
[18]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内蒙古和甘肃的交配型分布及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王英华,国立耘,梁德霖,朱小琼. 2003
[19]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 王宝华,鲁国东,张学博,谢联辉,王宗华,袁筱萍,沈瑛. 2000
[20]杏鲍菇担孢子交配型的鉴定分析. 冯伟林,蔡为明,金群力,范丽军,刘晓红.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广东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无毒基因分析
作者:汪文娟;陈凯玲;杨健源;封金奇;朱小源;苏菁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小种;无毒基因型
-
黄芩苷对稻瘟病菌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效
作者:梁美玲;封金奇;汪文娟;杨健源;朱小源;苏菁
关键词:稻瘟病菌;黄芩苷;附着胞;细胞程序性死亡;防效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新品系的创制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作者:冯爱卿;汪聪颖;苏菁;封金奇;陈凯玲;林晓鹏;陈炳;梁美玲;杨健源;朱小源;陈深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o2;抗性改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农艺性状
-
播种量对华南优质籼稻钵体秧苗素质的影响
作者:覃元钰;郑章荣;傅友强;梁开明;何秋敏;徐强辉;汪文娟;林阿典
关键词:优质稻;播种量;钵体秧苗;秧苗素质;空穴率;籼稻
-
优质广适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旺两优98丝苗
作者:付锦龙;李莺歌;蔡晓林;伍富根;周川广;汪聪颖;阳慧芳;朱小源
关键词:杂交水稻;旺两优98丝苗;优质;选育
-
中国水稻主产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析及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构建
作者:冯爱卿;汪聪颖;张梅英;陈炳;封金奇;陈凯玲;汪文娟;杨健源;苏菁;曾列先;陈深;朱小源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抗性
-
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防效研究
作者:冯爱卿;朱小源;汪聪颖;陈凯玲;封金奇;杨健源;林晓鹏;陈深
关键词:水稻;胡麻叶斑病;杀菌剂;毒力测定;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