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主产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析及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爱卿
作者: 冯爱卿;汪聪颖;张梅英;陈炳;封金奇;陈凯玲;汪文娟;杨健源;苏菁;曾列先;陈深;朱小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抗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2 年 55 卷 021 期
页码: 4175-41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稻区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致病型,建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为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田间实时准确监测、抗性品种应用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鉴别寄主、IR24以及15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等共21个鉴别寄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对2018—2021年采自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湖南、辽宁、云南共7个省(自治区)的954个单菌落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探明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种类、分布及毒性分化;基于测试菌株与15个近等基因系及IR24的抗感互作,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开展近等基因系与病菌互作的变量因子分析,构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基于抗病基因与测试菌株的抗感反应,分析抗病基因聚合效应.[结果]954个测试菌株在中国鉴别寄主上鉴定出11个致病型,包括SRRRR(I)、SSRRR(Ⅱ)、SSSRR(Ⅲ)、SSSSR(Ⅳ)、SSRRS(V)、SRSRR(Ⅵ)、SSSSS(Ⅸ)、SSSRS(新型1)、SRSRS(新型2)、SRSSS(新型3)以及SSRSS(新型4),占测试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1.53%、4.82%、7.34%、6.18%、7.23%、1.05%、59.96%、1.57%、0.10%、0.10%、0.10%.Ⅸ型菌作为致病性最广的强毒菌系已上升为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南和浙江稻区的优势致病型,西南稻区的云南以Ⅳ型菌为主,东北稻区的辽宁以I型菌为主.15个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对954个菌株的抗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近等基因系可分为5种类型,第Ⅰ类为高感基因系,包括IRBB1、IRBB2、IRBB10、IRBB11、IRBB4;第Ⅱ类为中感基因系,包括IRBB3、IRBB203、IRBB14;第Ⅲ类为中抗基因系,包括IRBB8、IRBB13;第Ⅳ类为抗病基因系,有IRBB21;第Ⅴ类为高抗基因系,包括IRBB5、IRBB7、CBB23、GDBB23;测试菌株中,出现可侵染抗病基因xa5的有42个、Xa7的有34个、Xa23的有31个.对以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6个品种(系)与954个菌株组成的抗感互作变量数据矩阵进行因子分析,以解释总变量>85.0%为界,提取出8个主成分因子,组建了以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0个品种(系)组成白叶枯病菌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按其对变量方差贡献大小,这些寄主分别为IRBB10(Xa10)、IRBB4(Xa4)、GDBB23(Xa23)、IRBB5(xa5)、IRBB7(Xa7)、IRBB21(Xa21)、IR24(Xa18)、IRBB13(xa13)、IRBB3(Xa3)、金刚30;新鉴别寄主可将954个测试菌株划分为55个致病型,对测试稻区的白叶枯病菌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鉴别力.基因聚合联合抗性分析表明,不同抗病基因聚合对病菌的抗性频率有一定的提升,不同抗病基因对测试菌株的抗性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结论]监测稻区的白叶枯病菌系趋向多样化,毒性分化明显,强毒菌系Ⅸ型菌在部分稻区已上升为优势致病型,侵染xa5、Xa7及Xa23等广谱抗性基因的菌株有上升趋势;抗病基因聚合可拓宽品种对病原菌系的抗性谱,是培育广谱抗性品种的有效途径;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建立与应用可为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精准监测以及田间实时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S435.111.47
- 相关文献
[1]华南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化检测与分析. 陈深,汪聪颖,苏菁,冯爱卿,朱小源,曾列先. 2017
[2]水稻白叶枯病菌北方田间菌株的分子鉴别和致病型分析. 陈华民,王继春,蒋军喜,吴茂森,何晨阳. 2010
[3]水稻白叶枯病菌北方菌株的分子鉴别和致病型分析. 陈华民,王继春,蒋军喜,吴茂森,何晨阳. 2010
[4]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研究. 李秀花,马娟,高波,王容燕,陈书龙. 2014
[5]江苏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检测. 于俊杰,刘永锋,尹小乐,张荣胜,陈志谊. 2011
[6]中国北方稻区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条斑病菌鉴别体系的建立. 蒋军喜,吴茂森,陈华民,何晨阳. 2008
[7]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初步鉴定. 颜群,高利军,韦善富,李道远,高汉亮. 2015
[8]利用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对四川条锈病变化进行抗性监测及分析. 李式昭,杨漫宇,涂洋,朱华忠,郑建敏,万洪深,刘泽厚,罗江陶,杨恩年,伍玲. 2023
[9]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鉴别体系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雷财林,王久林,程治军,王洁,赵志超. 2014
[10]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反应初析. 余腾琼,梁斌,叶昌荣,徐福荣,汤翠凤,毛孝强,戴陆园. 2005
[11]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研究. 曾列先,黄少华,伍尚忠. 2001
[12]携有不同主效白叶枯病抗性单基因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章琦,施爱农,杨文才,王春莲. 1996
[13]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对华南菌系的抗性研究. 曾列先,杨健源,陈深,伍圣远,陈珍,朱小源. 2006
[14]IRBB21(Xa21)对广东稻白叶枯病菌5个小种的抗性反应. 曾列先,黄少华,伍尚忠. 2002
[15]家蚕近等基因系感染浓核病毒(BmDNV-Z)前后中肠组织蛋白的差异表达分析. 赵云坡,李木旺,黄勇平,苗雪霞. 2012
[16]携有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应用(英文). 章琦,王春连,赵开军,杨文才,乔枫,周永力,江祺祥,刘古春. 2002
[17]水稻抗性基因Pi对福建省稻瘟病菌优势菌群的抗性分析. 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甘林,杨秀娟,代玉立,陈福如. 2017
[18]离体水稻叶片划伤接种鉴定稻瘟菌的致病型. 张海旺,房文文,刘翠翠,赵文生,彭友良. 2014
[19]十字花科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致病力分化研究方法. 苗则彦,白元俊,李颖,赵杨,赵奎华. 2013
[20]几个水稻品种(系)对白叶枯菌致病型的抗性研究. 沈瑛,朱培良,袁筱萍,赵新华.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广东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无毒基因分析
作者:汪文娟;陈凯玲;杨健源;封金奇;朱小源;苏菁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小种;无毒基因型
-
黄芩苷对稻瘟病菌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效
作者:梁美玲;封金奇;汪文娟;杨健源;朱小源;苏菁
关键词:稻瘟病菌;黄芩苷;附着胞;细胞程序性死亡;防效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新品系的创制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作者:冯爱卿;汪聪颖;苏菁;封金奇;陈凯玲;林晓鹏;陈炳;梁美玲;杨健源;朱小源;陈深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o2;抗性改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农艺性状
-
播种量对华南优质籼稻钵体秧苗素质的影响
作者:覃元钰;郑章荣;傅友强;梁开明;何秋敏;徐强辉;汪文娟;林阿典
关键词:优质稻;播种量;钵体秧苗;秧苗素质;空穴率;籼稻
-
优质广适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旺两优98丝苗
作者:付锦龙;李莺歌;蔡晓林;伍富根;周川广;汪聪颖;阳慧芳;朱小源
关键词:杂交水稻;旺两优98丝苗;优质;选育
-
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防效研究
作者:冯爱卿;朱小源;汪聪颖;陈凯玲;封金奇;杨健源;林晓鹏;陈深
关键词:水稻;胡麻叶斑病;杀菌剂;毒力测定;防效
-
广东省侵染美香占2号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汪文娟;苏菁;陈深;杨健源;陈凯玲;冯爱卿;汪聪颖;封金奇;陈炳;朱小源
关键词:美香占2号;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型;交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