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寄主植物间套作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及其天敌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未末

作者: 黄未末;周晓静;李超;刘娟;廖江花;马虎;丁新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间套作;种群动态;种植模式;生态调控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0 年 42 卷 005 期

页码: 1168-11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农田作物布局作为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内容,一直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田块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可持续防控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本研究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对马铃薯-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马铃薯单作3种作物间套作模式进行田间种群数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马铃薯单作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出现晚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一代成虫为害高峰期早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二代幼虫为害低峰期(8月26日-9月7日)时,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单作(P<0.05),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向日葵(P<0.05),整个调查期间,马铃薯单作虫量要大于两种间套作.此外,天敌昆虫群落调查表明:间套作玉米异色瓢虫量显著高于马铃薯单作(P<0.05),间套作向日葵的草蛉、食蚜蝇虫量高于马铃薯单作.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对越冬代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有影响,马铃薯播种初期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马铃薯甲虫的定殖扩散.

分类号: Q968.1%S433

  • 相关文献

[1]西瓜—水稻模式对病虫和天敌的影响及生态调控技术. 周尚泉,刘勇,刘晖,张宗泽,刘明辉,石年珍,周晓云. 2005

[2]大叶青菜-青贮玉米||大豆用养结合高效种植技术模式. 李家慧,税红霞,蒋晓芳,张华,何丹,庞启华,王秀全. 2019

[3]晋南半夏与小麦玉米间套作模式研究. 曲运琴,姚勇,任东植,张福红. 2012

[4]小麦/玉米带田种植模式优化效应研究. 杨蕊菊. 2005

[5]我国烟草种植模式探讨. 董小卫,孔德才,金立权,王永,吴健,刘海伟,冯俊喜,韩硕,高昕,蒋龙. 2022

[6]同心园枣立体复合优化种植模式研究. 王天宁. 2014

[7]邻近作物分布格局与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李超,丁新华,王小武,郭文超,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 2017

[8]西花蓟马在月季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种群发生特点. 李向永,陈福寿,赵雪晴,尹艳琼,谌爱东. 2013

[9]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 王春义,崔金杰. 2013

[10]稻田人工生物圈的生态调控和效益分析. 林忠华. 2000

[11]“push-pull”策略及其在茶园害虫控制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首成英,赵晓珍,段长流,汪勇,李冬雪,任亚峰,包兴涛,谈孝凤,陈卓. 2017

[12]不同类型棉田生态系统的研究. 杨峰,王阶祥,腾俊磊,陈德华. 2006

[13]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格局. 杨微,高月波,高敬伟,褚剑秋,史树森. 2008

[14]兰岭茶厂生态调控茶园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消长调查分析. 孙少华. 2004

[15]反枝苋对设施辣椒烟粉虱的诱集作用. 李秋荣,李富刚,来有鹏,侯璐,咸文荣,陈来生. 2019

[16]蟹塘生态调控技术对“淤泥-水界面”N,P交换通量的影响. 陆丽华,施林林,沈明星,王海候,周新伟,金梅娟,陆长婴. 2019

[17]草地贪夜蛾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唐璞,王知知,吴琼,刘银泉,时敏,黄健华,陈学新. 2019

[18]土壤施硅对小麦和麦蚜的影响. 闫甲,王怡,李迁,王倩,谭晓玲,陈巨莲. 2020

[19]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 张谦,李耀发,王树林,王燕,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雷晓鹏,祁虹. 2020

[20]麦田三种间作模式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范佳,孙京瑞,FredericFrancis,陈巨莲.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