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赤红壤区玉米氮肥效应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金生

作者: 黄金生;周柳强;曾艳;谢如林;区惠平;朱晓晖;谭宏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适宜施氮量;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率;赤红壤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551-5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确定广西赤红壤区玉米种植体系的农田适宜氮肥施用量,为该地区玉米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春-秋连续2季播种种植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180、240、300、360和48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0~10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春、秋玉米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氮肥当季利用率则呈现显著降低趋势。②施用氮肥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以硝态氮为主,且硝态氮主要残留在0~40 cm土层,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③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0~100 cm土层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施氮量高于360 kg/hm~2时,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增加显著。土壤氮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春玉米生长季氮肥盈余部分绝大多数在土壤中残留,到秋玉米季继续施用高量氮肥,则同时显著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和表观损失,且氮素表观损失量增幅更大。④土壤无机氮残留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指数增加关系,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幂函数降低关系,春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00和322 kg/hm~2处,秋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11和300 kg/hm~2处。【结论】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春秋连作体系中的氮肥残留后效作用,兼顾作物产量、环境效应与肥料效应,广西赤红壤玉米种植区的适宜氮肥季用量为N 200~300 kg/hm~2。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窦森,张秀芝,李强,李素琴,朱平. 2020

[2]尿素硝铵溶液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刘学彤,杨军芳,黄少辉,贾良良,邢素丽,杨云马,王欣雅,刘子轩. 2019

[3]氮肥对吉林春玉米产量、农学效率和氮养分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李前,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2016

[4]砂质潮土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与氮素平衡. 寇长林,徐建生,王恒宇. 2003

[5]赤红壤旱坡地玉米测土施肥技术研究. 孙映波,马曼庄,黄庆,张壮塔,谢汝升,陆立驹,徐庭均. 1999

[6]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蔡红光,米国华,张秀芝,任军,冯国忠. 2012

[7]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 张文英,张庆江. 1994

[8]贵州水稻品种适宜施氮量的初步研究. 李敏,姬广梅,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王学鸿,李树杏. 2014

[9]土壤-植物营养学家朱兆良先生的科学研究与贡献. 慕亚芹,李群,崔江浩. 2017

[10]氮肥农学效应与环境效应国际研究发展态势. 张亦涛,王洪媛,刘申,刘宏斌,翟丽梅,雷秋良,任天志. 2016

[11]滨海盐碱稻区水稻氮肥适宜用量及运筹模式研究. 李波,曲航,宫亮,金丹丹,于广星,郑文静,孙文涛. 2024

[12]上海地区典型设施菜地的生菜适宜施氮量研究. 蔡树美,诸海焘,朱恩,余廷园,田吉林. 2014

[13]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的区域适宜施氮量研究. 鲁剑巍,李小坤,任涛,丛日环,姜丽娜,张永春. 2013

[14]潮土区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丙奇,孙克刚,和爱玲,高国华. 2009

[15]滨海盐碱地氮肥高效利用及作物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程文娟,肖辉,王立艳,赵杰,潘洁. 2017

[16]滨海盐碱地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 肖辉,程文娟,王立艳,王晓凤,潘洁,陆文龙. 2015

[17]新型氮肥及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岳克,马雪,宋晓,郭斗斗,张珂珂,黄绍敏,岳艳军,姚健,张水清. 2018

[18]新型增效尿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马荣辉,王华云,姜新,董艳红,郭跃升,李俊林,丁辉. 2022

[19]冬小麦、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孙克刚,杨焕焕,张琨,和爱玲,杜君. 2017

[20]滴灌条件下减量施肥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李焕春,赵娜,莎娜,妥德宝,冯君伟,贾有余,李秀萍,任冬生,常新娟,郝云凤.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