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软米水稻品种云粳29号的提纯复壮与繁育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振华
作者: 朱振华;袁平荣;赵国珍;苏振喜;邹茜;寇姝燕;刘慰华;陈于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优质;香软米;云粳29号;提纯复壮;繁育技术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3 期
页码: 110-1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云粳2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粳稻香软米新品种,2011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早熟、米质优、产量高、抗倒伏、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其米饭香浓,柔软可口、外观油润光泽、冷不回生、商品性好。为进一步促进该品种推广应用,保持其优质、高产特性,防止混杂、退化,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优质种子提纯复壮与繁育技术。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香软米水稻品种云粳29号的提纯复壮与繁育技术(英文). 朱振华,袁平荣,赵国珍,苏振喜,邹茜,寇姝燕,刘慰华,陈于敏. 2016
[2]优质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朱振华,袁平荣,赵国珍,苏振喜,寇姝燕,邹茜,刘慰华,陈于敏. 2013
[3]粳型香软米品种"云粳20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邹茜,赵国珍,刘慰华,世荣,朱振华,蒋聪,寇姝燕,陈于敏,袁平荣,苏振喜. 2014
[4]香软、优质、高产、抗病籼稻新品种“云香优208”的选育. 徐学珍,吴世装,罗军,郭继存,郭玉蓉. 2013
[5]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于敏,胡家权,刘慰华,王月英,赵国珍. 2013
[6]云南红河州烟区优质水稻品种筛选. 林江,张铁怀,汤翠凤,李红玉,童云海,陆卫,刘发伟,姜仁欢,董超,张良. 2024
[7]酱香型白酒专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品种整理及提纯复壮效果分析. 周棱波,汪灿,张国兵,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6
[8]高粱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方法. 高士杰,李继洪,陈冰嬬,柴民. 2014
[9]黔西北特色稻大方五里香的提纯复壮及栽培技术. 王昭礼,田孟祥,张时龙,宫彦龙,宋治豪,余本勋,何友勋. 2018
[10]强优恢复系盐恢559的应用及提纯复壮技术. 唐红生,姚立生,顾来顺,孙明法,严国红. 2002
[11]黔西北特色稻大方五里香的提纯复壮及栽培技术. 王昭礼,田孟祥,张时龙,宫彦龙,宋治豪,余本勋,何友勋. 2018
[12]RAPD技术提高玫瑰香葡萄优系纯度研究展望. 田淑芬. 2002
[13]籽鹅的提纯复壮研究. 霍明东,李平,郭文凯,马志刚,陈志峰,刘国君,胡东伟,张淑芬. 2017
[14]海南本地优质甘薯'三角宁'的提纯复壮与高产栽培技术. 朱红林,王新华,韩义胜,王效宁,林延慧,徐靖. 2020
[15]浅谈邛崃猕猴桃品种提纯复壮及种植技术. 周熙,王林,李锦霞,万莎,彭珍,张柯,徐子鸿,靳西彪,陈瑶,余强. 2021
[16]淮麦33优质高产强筋类小麦种子提纯保优生产应用. 孙瑞建,陈雷,顾正中,包立英. 2022
[17]吴城大板籽瓜提纯复壮研究初报. 杨惠栋,李国权,曹娜,张焕欣,朱方红. 2020
[18]红麻. 孙进昌. 1997
[19]“宁杞1号”枸杞提纯复壮技术研究. 马金平,李建国,王文华,李军,姜文胜,杨刚,栾茂江. 2009
[20]肉鸽的繁殖技术. 孙跃进.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风味物质分析
作者:赵国珍;侯燕萍;马世贵;陈于敏;吴志刚;高丽
关键词:云粳37号;粳稻;优质食味;风味物质
-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稳定性分析
作者:赵国珍;刘慰华;刘似玉;董林波;李林东;陈于敏
关键词:优质食味;水稻;粳稻;‘云粳37号’;稳定性;AMMI模型;农艺性状;稳定性分析;适应性
-
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新品种云粳37号选育及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
作者:赵国珍;陈于敏;吴志刚;刘慰华;刘似玉;刘家稳
关键词:粳稻;云粳37号;优质食味;功能基因;Wxy37
-
优化古树秋茶干茶中粗蛋白的提取方法与实际应用
作者:杨方慧;仝佳音;李晓静;王凯博;刘本英;邹茜
关键词:古树茶;粗蛋白质;蛋白质提取;价值化利用
-
云南不同亚种优质稻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特征值分析
作者:浦秋红;李婷婷;王明艳;刘慰华;邹茜;苏振喜;陈越
关键词:籼稻;粳稻;RVA谱特征值;品质性状;相关性
-
水稻品种对镉砷累积的差异研究
作者:吕本春;杨志新;付利波;陈检锋;尹梅;陈华;王伟;王应学;王志远;杨伟;苏振喜
关键词:镉;砷;水稻;积累;差异
-
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云粳4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赵国珍;陈于敏;刘慰华;吴志刚;世荣;袁平荣;苏振喜;朱振华
关键词:粳稻;云粳48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