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果桑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妍

作者: 李妍;刘学铭;刘吉平;唐翠明;王振江;陈智毅;肖更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桑品种;桑椹;非花青素多酚;高效液相色谱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08 年 34 卷 04 期

页码: 136-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3个果桑品种大10、选27、苗66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及总酚的含量变化与差异。以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流动相A(乙腈)、B(0.4%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桑椹中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3个品种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不同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同一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3个品种的成熟桑椹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含量均依次为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绿原酸>龙胆酸>水杨酸>阿魏酸>香草酸>槲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丁香酸>咖啡酸>白藜芦醇;桑椹多酚物质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其含量为选27>大10>苗66。

分类号: S663.9

  • 相关文献

[1]2个果桑品种桑椹成熟期间的生物碱和花青素含量变化规律. 沈维治,邹宇晓,刘凡,林光月,王思远,胡腾根,廖森泰. 2016

[2]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肖更生,王振江,唐翠明,刘学铭,罗国庆,吴福泉. 2011

[3]浆果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李妍,刘吉平,肖更生,刘学铭. 2008

[4]不同桑品种对桑青枯病抗性鉴定. 柴晓玲,周水良,严可建,芮孟安,吴俊,祝剑波. 2000

[5]选792等桑品种对原蚕饲育成绩的影响. 梁明芝,宋慧贞,孙日彦,石瑞常,樊孔彰. 1997

[6]不同全蚕粉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及其对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 施新琴,肖辉,孙波,段祖安,徐升胜,崔为正,崔西才,李君. 2009

[7]桑树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叶晶晶,殷浩,孙波,施新琴,段祖安,崔为正. 2009

[8]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四批桑品种鉴定试验总结. 孙日彦,苏超,安太成. 2007

[9]不同桑品种对家蚕种茧育成绩的影响(Ⅱ). 谷利群,周金钱,黄衍峰,杜鑫,刘培刚. 2012

[10]不同品种桑叶中3种活性物质含量测定及综合评价. 张芳,罗泽虎,韩世玉,王晓红. 2018

[11]桑属几个种及品种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 何大彦,冯文和. 1988

[12]东北地区10个桑品种叶片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的测定. 任立松,葛建兵,蔡兴忱,刘孝良,吴艳. 2019

[13]桑树人工四倍体鄂桑2号的选育研究. 邓文,叶伟彬,徐有海,廖友新,叶楚华. 2005

[14]桑叶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检测. 王辉,吴莎,孙毅凡,江振友,廖森泰,刘凡. 2011

[15]耕桑品种-"激7681"高效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 刘刚. 2006

[16]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 林寿康,吕志强,计东风,沈国新,吴云翔. 2001

[17]优质高产桑品种川7637育成. 文明发. 1996

[18]8个云南栽培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的影响. 杨继芬,吴克军,朱红涛,范永慧,陈海佺,白红英,杨雷,杨文. 2015

[19]桑树新品种川桑48-3的选育. 陈谷,刘刚,黄盖群,杨绪堂. 2016

[20]不同桑品种的桑叶总黄酮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 郭小补,廖森泰,刘吉平,邹宇晓,唐翠明,吴娱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