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全量还田下施用过氧化钙对南方双季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宇轩

作者: 何宇轩;李雅娟;周明卓;眭锋;吕伟生;张俊;曾勇军;黄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季稻;过氧化钙;产量;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16-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施用过氧化钙(Ca O_2)对南方双季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不施Ca O_2(CK)和早稻旋耕前一次性施用Ca O_2 2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以明确秸秆全量还田下施用Ca O_2对双季稻产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Ca O_2显著增加了2018和2019年晚稻产量,增幅分别为3.44%和2.65%,但对早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用Ca O_2显著降低了早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GWP和GHGI,降幅分别为14.73%、14.74%和15.09%,但是对N_2O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施用Ca O_2对晚稻季CH_4和N_2O排放均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施用Ca O_2显著增加了2018和2019年的周年产量,增幅分别为1.93%和2.58%;但对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GWP及GHGI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施用Ca O_2有助于协同实现双季稻增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分类号: S511.42`S141.4

  • 相关文献

[1]秸秆全量还田下晚稻季翻耕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唐刚,廖萍,眭锋,吕伟生,张俊,曾勇军,黄山. 2021

[2]氮素调控对玉米氮素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吴敏,赵延伟,马阳,彭正萍,李迎春,王艳群,张培. 2019

[3]不同稻麦种植模式适应气候变化的效益比较分析. 黄焕平,马世铭,林而达,李迎春,庄恒扬. 2013

[4]长江中游玉米多熟制模式创新及效应分析. 展茗,赵明,李淑娅,田少阳,袁国印,葛均筑,翟中兵,凌霄霞. 2015

[5]增氧对不同秸秆还田稻田田面水养分动态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锦辉,薛利红,钱聪,薛利祥,曹帅. 2023

[6]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高玮,王学霞,谢建治,陈延华,倪小会,王甲辰,董艳芳,李子双,曹兵. 2024

[7]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徐建明,王艳红,刘忠珍,郑小东. 2024

[8]过氧化钙及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研究. 余喜初,李大明,黄庆海,柳开楼,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 2015

[9]土壤改良剂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胡志华,徐小林,李大明,柳开楼,余喜初,叶会财,胡惠文. 2020

[10]生物炭-过氧化钙复合颗粒缓解番茄幼苗酚酸化感胁迫效应的研究. 涂玉婷,黄继川,吴雪娜,廖伟杰,彭智平. 2021

[11]氧化剂对潜育性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有效养分的影响. 郑小东,田应兵,陈香碧,胡亚军,董春华,苏以荣. 2017

[12]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冯利平,莫志鸿,黄晚华,杨晓光,潘学标. 2011

[13]栽培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陈立云,肖应辉,唐文帮,敬礼恒. 2014

[14]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陈立云,唐文帮,肖应辉,敬礼恒,邓化冰. 2016

[15]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 2018

[16]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廖萍,刘磊,何宇轩,唐刚,张俊,曾勇军,吴自明,黄山. 2020

[17]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性状的残留效应. 刘磊,廖萍,王海媛,张俊,曾勇军,黄山. 2020

[18]控肥对双季稻病虫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贤夫,郑许松,陈海波,李程巧,钟列权,吕仲贤. 2020

[19]江西双季稻不同品种搭配模式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陈先茂,张力红,陈金,关贤交,谢江,邓国强. 2021

[20]不同类型氮肥品种一次性基施对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彭春瑞.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