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增效剂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艳

作者: 周柳强;黄金生;区惠平;谢如林;谭宏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肥料增效剂;玉米;干物质积累;氮养分吸收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4 年 45 卷 10 期

页码: 1813-18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肥料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玉米生产节本增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每1 kg土中N、P、K肥施用量分别为:0.368、0.235和0.350 g,设常规施肥处理(T1),另设5个增施处理(T2~T6),按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分别增施2 m L不同肥料增效剂(F1~F5),收获期测定玉米籽粒、苞叶、秸秆、根系等全N、P、K养分含量及玉米的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率。【结果】与常规施肥T1处理相比,增施增效剂处理玉米鲜苞重增加12.0~17.50 g/盆,增重4.3%~6.2%,玉米籽粒重增加3.9%~6.9%;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增幅为4.97%~6.65%。玉米植株各器官(秸秆、籽粒、苞叶+穗轴和根)氮养分吸收量均显示施用增效剂处理优于对照,增幅为:秸秆20.60%~37.00%;籽粒7.20%~13.15%;苞叶+穗轴12.43%~30.94%;根3.13%~37.75%。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与单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5.0%~7.2%。【结论】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肥料增效剂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及提高,氮肥利用率。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产量潜力及超高产物质积累途径优化分析方法. 王存凯,陈鹏飞,陶洪斌,孟祥盟,刘慧涛,刘武仁,王璞,廖树华. 2014

[2]氮肥运筹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韩喜国,任英,赵洪祥,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6

[3]呼和浩特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分析. 王云生,孙峰成,冯勇,付增娟,鲁克,邵志壮,李美娜. 2014

[4]翻压二月兰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杨璐,曹卫东,白金顺,曾闹华,高嵩涓,常单娜,志水胜好. 2014

[5]玉米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模型中品种参数的建立方法与分析. 于泽涛,王存凯,夏雨晴,陶洪斌,孟祥盟,刘慧涛,刘武仁,王璞,廖树华. 2016

[6]施氮对不同氮效率类型玉米自交系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常晓,常晓,王小博,吴嫚,杨兆生,李健. 2021

[7]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广德5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贾凯,路战远,郭晓霞,白岚方,程玉臣,孙峰成,郭小刚. 2018

[8]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李玉斌,马忠明. 2018

[9]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盐碱性及玉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顾鑫,任翠梅,杨丽,王丽娜,高国金,王兴柱,韩墨. 2018

[10]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 刘欣芳,李静,徐长成,马骏,邵帅,齐欣. 2021

[11]氮密互作对玉米辽单575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隋阳辉,王延波,徐亮,肖万欣,赵海岩,张洋,徐正进. 2021

[12]双深松覆盖对丘陵旱区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李俊红,姚宇卿,吕军杰,张洁,丁志强,于新峰. 2013

[13]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侯峰. 2019

[14]遮阴条件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增产效应. 乔江方,刘京宝,黄璐,夏来坤,朱卫红,李川. 2013

[15]种植模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史磊,王延波,王金艳,王大为,肖万欣,赵海岩. 2015

[16]多雨年寒地覆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陈传永,赵明,董志强,张宾,朱平. 2007

[17]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杨绣娟,孙继颖,高聚林,刘剑,孟繁盛,张悦忠,温晓亮,王志刚,于晓芳,刘文翔,王彦淇. 2023

[18]绿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秦文利,智健飞,谢楠,张立锋,刘忠宽,刘振宇,冯伟,潘璇,代云霞. 2024

[19]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生产潜力比较分析. 钟昌松,吕巨智,石达金,范继征,闫飞燕,卢生乔,弓雪,陈坤,刘亚利,张述宽. 2021

[20]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孟祥盟,孙宁,边少锋.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