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智

作者: 张云慧;程登发;孙京瑞;蒋金炜;杨龙显;梁相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麦红吸浆虫;耕作方式;免耕;旋耕;袋筛箩瓷盘法;种群动态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2 年 55 卷 05 期

页码: 116-1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种群动态的影响,2010年和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河北省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不同耕作方式的小麦样地中,通过淘土、成虫网捕和剥穗等方法对麦红吸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年取土筛检出的幼虫数量依次为秸秆还田免耕田>秸秆站立免耕田>秸秆还田旋耕田,但2011年网捕调查显示,秸秆还田旋耕田中的成虫数量高于另外两种样地。两年剥穗检查出的幼虫数量的排序与取土筛检出的幼虫数量的排序相反,依次为秸秆还田旋耕田>秸秆站立免耕田>秸秆还田免耕田。分析表明免耕有利于幼虫的越冬,但免耕田麦穗受害较轻。旋耕对幼虫越冬不利,但抽穗后受害较严重。在耕种方式是旋耕的情况下,漫灌可加重吸浆虫的危害。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范围耕作方式的变迁对麦红吸浆虫发生的影响。

分类号: S435.122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丹,李升东,冯波,李华伟,王宗帅,王法宏. 2019

[2]不同整地和施肥方式对虾后直播稻农香32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戴力,陶曙华,胡文彬,刘烨,李文忠,方宝华,赵正洪. 2021

[3]免耕玉米田杂草群落消长初探. 樊翠芹,王江浩,李秉华,许贤,刘小民,王贵启. 2014

[4]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09

[5]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周佳,周灵芝,劳承英,申章佑,李艳英,胡泊,黄渝岚,韦本辉. 2020

[6]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田慎重,王瑜,宁堂原,董晓霞,董亮,郑东峰,郭洪海. 2016

[7]水稻土厌氧氨氧化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 孙梅,聂三安,龙泽东,李超,王华,肖小平,罗尊长,孙耿. 2022

[8]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田慎重,郭洪海,董晓霞,董亮,郑东峰,孙泽强,王学君,刘盛林. 2016

[9]小麦红吸浆虫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成果研究回顾与展望. 丁红建,郭予元,李修炼,孙京瑞. 2008

[10]水稻-油菜周年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高杜娟,刘兴录,兰志斌,赵杨,陈友德,周斌,吕艳梅,罗先富,唐善军. 2021

[11]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吴菊香,王宝亮,王海兰,许婷婷,谢宏峰,许曼琳,杨吉顺,陈蕾,李尚霞. 2013

[12]耕作方式对烟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程智敏,黄胜,杨苹,张吉亚,杨懿德,谢冰. 2014

[13]基于药效对比试验的小麦吸浆虫防治. 高炜,宋立红,曹勇,仇松英. 2019

[14]小型无人机低空喷洒在小麦田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初探. 张玉涛,张宁,牛亮,郑万文,袁会珠. 2013

[15]林丹防治成虫期小麦吸浆虫药效、残留及对天敌影响的研究. 姚建仁,倪汉祥,邵向东,屈振刚,张淑芬. 1998

[16]不同虫态小麦吸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 党志红,李耀发,高占林,潘文亮. 2010

[17]小麦吸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研究进展. 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段云,蒋月丽,李彤. 2014

[18]48%乐斯本乳油防治小麦吸浆虫试验. 吕和平,王才贤,刘永刚,祁志强. 2002

[19]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孙进先,王金龙,撒德山. 2006

[20]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吸浆虫田间抗性鉴定. 李素娟,刘爱芝,武予清,李世功,马新丽,丁征宇.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