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潜在碳来源贡献及对碳汇渔业的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永松

作者: 赵永松;单秀娟;杨涛;金显仕;韦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庙岛群岛;碳来源;食物网;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SIAR);海洋碳汇;碳汇渔业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05 期

页码: 132-1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陆架边缘海是全球海洋重要的碳汇区域,而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边缘海域,具有来自海洋与陆地的不同碳来源,在碳循环和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2020年秋季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栖食物网中不同碳来源(浮游植物、大型藻类、悬浮颗粒有机物和底质有机物)对主要消费者类群(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杂食性鱼类、底栖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相对贡献,并以此对海洋碳汇和碳汇渔业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生物类群的潜在碳来源主要为藻类(包括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和海底底质有机质(SOM),但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贡献较低.碳来源主要以内源性碳(海源)为主.由于大型藻类对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明显高于鱼类,在碳汇渔业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进行藻类增养殖,并通过贝类或以贝藻为食的鱼类混和养殖可能增加碳汇能力,从而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

分类号: S931

  • 相关文献

[1]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群落拓扑结构及其关键种. 赵永松,单秀娟,苏程程,杨涛,金显仕,韦超. 2023

[2]我国海洋碳汇交易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研究. 高学文,李微,柳岩,张宸瑜,赵存丽. 2023

[3]中国海洋碳中和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高学文. 2022

[4]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 张永雨,张继红,梁彦韬,李鸿妹,李刚,陈晓,赵鹏,蒋增杰,邹定辉,刘晓勇,刘纪化. 2017

[5]南海柘林湾海洋牧场生物碳储量研究. 马欢,秦传新,陈丕茂,冯雪,袁华荣,黎小国,林会洁. 2017

[6]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 焦念志,刘纪化,石拓,张传伦,张永雨,郑强,陈泉睿,汤凯,王誉泽,董海良,唐剑武,叶思源,董双林,高坤山,张继红,薛强,李琦,贺志理,屠奇超,王法明,黄小平,白雁,潘德炉. 2021

[7]海草床的固碳潜力及其生物量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于国旭,张彦浩,赵祥,姜晶晶,郭栋. 2024

[8]养殖栉孔扇贝对桑沟湾碳循环的贡献. 张明亮,邹健,毛玉泽,张继红,方建光. 2011

[9]基于营养级法的福建省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评估探析. 岳冬冬,吕永辉,于航盛,李旭君. 2018

[10]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评估探析——以浙江省的生产调查样本数据为例. 岳冬冬,王鲁民,方海,王茜,肖黎,熊敏思,郑亮. 2017

[11]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2010

[12]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定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辨析. 唐启升,蒋增杰,毛玉泽. 2022

[13]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齐占会,王珺,黄洪辉,刘永,李纯厚,陈胜军,孙鹏. 2012

[14]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碳汇量评估初探——以中国为例. 岳冬冬,王鲁民,张勋,郑汉丰,冯春雷. 2014

[15]海洋渔业碳汇及其扩增战略. 唐启升,刘慧. 2016

[16]砗磲研究现状及在我国南海开展养殖的前景. 周勤,王玉芬,姜秀凤. 2014

[17]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星康吉鳗摄食生态及食物网结构. 刘鸿雁,孙彤彤,曾晓起,张沛东,李文涛,张秀梅. 2018

[18]红树林水生动物栖息地功能及其渔业价值. 徐姗楠,陈作志,李适宇. 2010

[19]基于碳氮同位素技术研究重金属在春季江苏近海食物网中的累积. 李云凯,张瑞,张硕,张虎. 2019

[20]基于Ecopath模型的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 刘鸿雁,杨超杰,张沛东,李文涛,张秀梅.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