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工林对奈曼沙区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际

作者: 吴际;杨光;韩雪莹;温雅琴;杨溢文;李文龙;刘一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奈曼沙区;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

期刊名称: 干旱区研究

ISSN: 1001-4675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1832-18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分析奈曼沙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变化,从中筛选最佳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林型。以奈曼沙区杨树、油松和樟子松人工纯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干筛和湿筛的方法,研究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组成,以土壤稳定性指标来评价土壤状况。结果表明:(1)3块人工林林下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在干筛和湿筛的结果中差异较大,其土壤结构体破碎率(PAD)值进一步说明水稳定性团聚体在反映奈曼沙区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中更具有代表性,且2种筛分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0.25 mm团聚体的含量(R>0.25)显著高于40~60 cm土层。(2)结合不同人工林对土壤团聚体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值的表现,樟子松土壤结构性最好,其水稳定性最高,D值相对较低。(3)土壤团聚体直径值和分形维数D值与各粒径含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但是相关系数正负临界点不同,2 mm与0.25 mm粒级是土壤团聚化过程中的分界线,可分别作为表征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的直观参数。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生态脆弱的奈曼沙区种植樟子松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适宜在该地固沙工作中推广。

分类号: S714.2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肥对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李建华,李华,郜春花,张强,靳东升,卢晋晶. 2018

[2]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陈芝芝,翁伯琦. 2014

[3]施用菌渣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朱留刚,陈芝芝,尤志明,张文锦. 2017

[4]施用菌渣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朱留刚,陈芝芝,尤志明,张文锦. 2017

[5]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孙君,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 2023

[6]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刘祥臣,曹卫东. 2012

[7]美国备用地保护计划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孙守学,张俊生. 2004

[8]土地利用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保护的影响. 罗友进,魏朝富,李渝,任镇江,廖和平. 2011

[9]植被恢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徐磊,周俊,张文辉,崔红标,刘海龙,刘创慧,梁家妮,周静. 2017

[10]黄土高原长期覆膜苹果园土壤物理退化与细根生长响应. 孙文泰,马明. 2021

[11]无机肥配施粪肥对华北褐土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刘振东,李贵春,周颖,杨晓梅,尹昌斌,南云不二男. 2013

[12]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季波,时龙,徐金鹏,何建龙,王占军,吴旭东,蒋齐. 2021

[13]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固碳特征的影响. 刘小粉,杜章留,肖小平,杨光立,任图生. 2014

[14]长期不同施氮量下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姚俊红,武俊男,王呈玉,崔炎田,高云航,孙嘉璐,刘淑霞. 2024

[15]垦殖对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徐万里,唐光木,盛建东,梁智,周勃,朱敏. 2010

[16]旋耕配合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董建新,宋文静,丛萍,李玉义,逄焕成,郑学博,王毅,王婧,况帅,徐艳丽. 2021

[17]秸秆还田对连作玉米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艳,李玉梅,刘峥宇,孟祥海,胡颖慧,金梁,王伟,蔡姗姗,魏丹. 2019

[18]连续多代次种植橡胶树对土壤团聚体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董豪,茶正早,张翔,郭澎涛,黄艳艳,朱紫依,王国苇. 2021

[19]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影响. 甘安琪,姜佳昌,李霞,王依婷,徐天宇,牛得草,杨晓霞,董全民,郭丁. 2024

[20]杨树人工林集约化栽培技术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 李金,刘建民,高鹏,李晓华,邹桂霞,李铁军.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