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TaKu70和TaKu80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彩霞

作者: 朱彩霞;古佳玉;郭会君;赵林姝;赵世荣;邵群;刘录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Ku蛋白;基因克隆;TaKu70;TaKu80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09 年 23 卷 06 期

页码: 19-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Ku蛋白与动植物细胞DNA损伤修复和辐射敏感性有着密切联系,其功能及表达正常与否,关系到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的修复能力。为研究Ku蛋白在小麦DNA损伤修复和对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克隆了完整的小麦Ku70和Ku80 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TaKu70和TaKu80。小麦TaKu70和TaKu80分别编码626个和706个氨基酸残基的Ku70/Ku80蛋白序列。多重序列分析表明小麦Ku70蛋白与水稻Ku70和拟南芥Ku7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4%和78%;小麦Ku80蛋白与水稻Ku80和拟南芥Ku80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5%和69%。结构域和功能分析表明小麦Ku70/Ku80蛋白含有Ku蛋白的核心组分———Ku70/Ku80-core结构域,以及只有真核生物Ku蛋白才有的vWA结构域。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60)Coγ射线辐照后TaKu70和TaKu80基因应答模式及基因组多态性分析. 崔孟,古佳玉,郭会君,赵林姝,谢永盾,赵世荣,李军辉,宋希云,刘录祥. 2013

[2]基于重组猪囊虫18 ku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吴国华,郑亚东,贾万忠,张少华,景志忠,骆学农,刘石泉,才学鹏. 2009

[3]植物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进展. 朱彩霞,古佳玉,邵群,王晶,刘录祥. 2010

[4]湖北省小麦质量状况调查与分析. 刘丽,彭茂民,夏虹. 2017

[5]小麦淀粉分支酶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gRNA表达载体构建. 李苗,陈晓军,马斯霜,白海波,郑国保,朱金霞,张源沛. 2019

[6]吨田宝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张朋伟,田国英,田东良,于广军,赵广才. 2019

[7]不同水分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及抗旱节水性. 闫金龙,张俊灵,张东旭,冯丽云,张树彬. 2019

[8]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的选育.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7

[9]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对水分的响应分析. 白海波,吕学莲,惠建,杨琳,董建力,李树华. 2019

[10]播种量对弱筋小麦鄂麦580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邹娟,汤颢军,李想成,王鹏,邹明召,严双义,邹家龙,郭光理,高春保. 2019

[11]湖北省小麦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邹娟,李想成,张子豪,汤颢军,王鹏,严双义,张宇庆,高春保. 2020

[12]鄂麦352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穗发芽亲本价值分析. 董静,许甫超,秦丹丹,徐晴,葛双桃,李梅芳. 2018

[13]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根腐病的影响. 刘东海,张学江,王鹏,胡诚,乔艳,张智,李双来. 2020

[14]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区域试验重复次数和试点数量的优化设计. 张毅,许乃银,郭利磊,杨子光,张笑晴,杨晓妮. 2020

[15]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6172及其野生型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分析. 宋素洁,古佳玉,郭会君,赵林姝,赵世荣,李军辉,赵宝存,刘录祥. 2012

[16]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与定位. 李静婷,刘子记. 2015

[17]共转化6-SFT和bar表达框小麦的获得及检测. 贺晓岚,王建伟,陈新宏,李文旭,秦绍钊,汤宏,吴显芝. 2022

[18]湖北省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及相关性分析. 徐晴,董建辉,许甫超,董静,秦丹丹,王佳维,李梅芳. 2018

[19]120份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KASP检测. 邹景伟,贾万利,李立鑫,陈旭,贾丹,闫长生,张秀英,肖世和,孙果忠. 2019

[20]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梁丹辉,江晶,李雪.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