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与汉代苜蓿引入考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启忠

作者: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张骞;汉代;汉使;西域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6 年 25 卷 10 期

页码: 180-1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汉代输入苜蓿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不是由张骞引入的在认识上还有分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考证归纳方法,从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动机目的,乃至经历与影响,以及张骞带归苜蓿种子形象的产生等方面出发,对张骞与苜蓿引入的关系进行了考释梳理。到目前为止,对张骞引入苜蓿种子的看法主要有4种观点:(1)张骞引入苜蓿种子说;(2)张骞未引苜蓿种子说;(3)张骞传递苜蓿信息说;(4)张骞通西域纪念说。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史料可证明张骞就是取回苜蓿种子的汉使,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苜蓿进入我国与张骞通西域密不可分。张骞从西域带回了大宛国盛产苜蓿的信息,为后来的"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奠定了基础。或许在苜蓿进入我国的过程中,由于张骞带回来的信息,使汉朝知道了大宛国盛产苜蓿,并且是汗血宝马最爱吃的饲草,也正是有了这些信息作支撑,汉使才取回苜蓿种子。因此,不论张骞是否带回苜蓿种子,他在苜蓿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分类号: K234.1`S54-09

  • 相关文献

[1]我国汉代苜蓿引入者考. 孙启忠,柳茜,那亚,李峰,陶雅. 2016

[2]汉代苜蓿传入我国的时间考述.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2016

[3]紫花苜蓿引种中国的若干历史问题论考. 李鑫鑫,王欣,何红中. 2019

[4]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种植利用刍考. 孙启忠,柳茜,陶雅,徐丽君. 2017

[5]汉唐西域葡萄栽培与葡萄酒文化. 刘启振,张小玉,王思明. 2017

[6]从《宋云行纪》路线看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以鄯善、左末城、末城为例. 吴昊,叶俊士,王思明. 2018

[7]我国著名家蚕生理病理学家吕鸿声先生的遗作《西域丝绸之路》出版. 王福海. 2015

[8]汉代西北农业区开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惠富平,王思明. 2005

[9]略论汉代的农本文化政策对民间信仰的积极影响. 黄富成,惠富平. 2006

[10]汉代江淮地区陂塘水利发展及其环境效益. 惠富平,黄富成. 2007

[11]汉代农业科技政策与管理探析. 郭建新. 2019

[12]西汉河西走廊谷物及其籽粒特性考证. 魏益民,钟爱亭,赵博. 2022

[13]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苗期杂草化学控制试验. 戚志强,胡跃高,曾昭海,傅反生,储国良. 2005

[14]2012年1-12月中国进口苜蓿数据分析. 吕礼良,安载学,韩成伟. 2016

[15]苜蓿制种灌水方式探讨. 孟季蒙,张震,尹君亮. 2012

[16]苜蓿重要农艺性状关联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陈丽,金樑,王晓娟. 2009

[17]42个苜蓿品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孙卉,朴政玉,曲柏宏,孙祎龙. 2017

[18]2013年1-12月我国进口苜蓿数据分析. 吕礼良,安载学,韩成伟. 2017

[19]苜蓿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杨威,陈东明. 2002

[20]苜蓿幼苗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的关系. 李敏权,张自和,马静芳,柴兆祥.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